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69109692826

    眼睛是一個感光器官,它也可把光訊號數碼資訊,貯存在大腦中。眼睛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架最靈巧、最完美、高度自動化的“數碼照相機”。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工作都離不開它。這個道理無人不知,而且經常把愛護眼睛比作愛護珠寶。但是要使這種愛護能真正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則需要對眼睛的結構和功能瞭然於胸。

    眼睛的上下眼瞼之間的眼球部分分為中間的黑眼球和周圍的白眼球。

    白眼球由不透明的白色膜包裹,它之所以呈現白色是因為在半透明的球結膜下有一層白色的鞏膜。

    再看黑眼球部分,其中央有一個非常黑的圓形部分,周圍略顯茶色。中央圓形部分叫瞳孔,周圍部分叫虹膜,這兩部分由前面的角膜覆蓋。

    瞳孔通常呈圓形,後方有晶狀體,相當於眼內的鏡片,起調節作用。瞳孔周圍的虹膜內色素豐富,故外觀多為茶色。虹膜內色素多的人種可呈深褐色,色素少的人種呈茶色,色素極少的人種如白人則顯藍色。

    眼球外觀部分的構造可以一目瞭然。

    下面再看眼球的內部構造:

    眼球的直徑大約有24毫米,眼球壁由外膜(角膜、鞏膜)、中膜(虹膜、睫狀體、脈絡膜,中膜又稱葡萄膜)、內膜(視網膜)三層構成,其內部則由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

    隨著人們對眼睛結構和功能的瞭解,人們形象地把眼睛比喻為“數碼照相機”,其中眼球壁相當於照相機的暗箱,角膜和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瞳孔相當於照相機的全自動光圈(快門),照相機的底片——視網膜,相當於感光的彩色膠捲。令人稱奇的是:人體眼睛的這種高網膜,其大小遠不及一張最小郵票的1/4大,其厚度比一張郵票還要薄。但視網膜在1/10秒內,就能接受和傳遞一個新資訊。其速度和資訊量,絕對不亞於“計算機”。

    外界物體發出或反射過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形成物像。其中,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稱為屈光系統,它們相當於一組綜合的凸透鏡。

    這一組綜合的凸透鏡必須完整無損,並保持其透明性和正常位置。只有這樣,才能把外界的物像準確無誤地落在視網膜上。而且,科學研究還發現在視網膜上的物像,正如照相機底片上的景物,是一個“倒立的影像”。然而,人們感受到的,卻是直立的正像。其奧秘何在呢?

    原來,視網膜上倒立的物像,經視神經傳到大腦皮質後,經過視覺中樞的處理、解讀,把“倒像”糾正過來,最後出現正位的立體感覺。

    科學家研究認為,大腦在影像形成之前,總是會把眼睛傳來的訊號,進行一番神秘的處理,過濾了一些不必要的或誇張了的某些細節,最終形成人們特別感興趣的資訊,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看清楚最相關的物像。所以,大腦發育尚未完善的兩三歲幼兒,倒著看連環圖畫,並不屬於異常的病態。

    更有趣的是,法國的國旗最初是用等寬的藍、白、紅三色組成,但人們總是覺得其寬度並不相等。後來,索性將藍、白、紅的比例改成30∶33∶37,結果人們反而覺得一樣寬了。這種“錯覺”視像,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是由於光線折射不一樣的緣故。

    於是,人們將錯就“錯”,巧妙地加以利用。例如,聰明的服裝設計師,常給瘦型人穿橫條紋衣服,會產生豐滿的感覺,肥胖者則穿豎條紋的衣服,會顯出苗條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金魚拉的便便有的浮在水上面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