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戴鏡兵
-
2 # 五G時代來臨
記錄所遇見聽聞儲藏,所謂記憶空間。達到一定空間已滿,淡淡的忘記。想恢復某些記憶需模擬當時內容來填補失去的部分內容。引發深處的記憶空間。
-
3 # 雲煙一葉
第一、記憶第一規則,即重複是方法。我的印象中最重要的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它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循序漸進的直觀描述,人們可以從遺忘曲線中掌握遺忘規律並加以利用,從而提升自我記憶能力。該曲線對人類記憶認知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請看下面兩張圖:
遺忘曲線
記憶曲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程序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請看下圖:從上圖來看,這個研究顯然對我們記憶單詞、學習英語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我們需要遵循和利用這一規律來學習單詞。6天后,我們的記憶量僅存25.4%,人們在記憶時往往只注意到即時的記憶,而忽略了記憶的牢固程度,記憶是需要不斷的重複和保持的,所以,記憶的第一規則就是規律重複、克服遺忘,我們要找到我們自己的遺忘曲線並克服它,才能提高自己的記憶效果,做到少花時間,提高效率和效果。
第二、記憶的第二規則,即興趣是前提。我們都有很深的體會---我們對我們感興趣的東西有更好的記憶效果。如你喜歡研究歷史,那麼你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甚至歷史地圖的記憶往往又快又準。這是因為我們對感興趣的東西有著更積極、更放鬆而注意力更集中,所以記憶的效果就更好。所以,我們在學習英語或其他科目時,首要的任務是培養興趣,教師在教學時也應該要注重興趣的培養,這樣能做到事半功倍。
第三、記憶的第三規則,即理解是基礎。艾賓浩斯的研究發現,背誦無意義音節要比背誦有意義的材料難得多。例如,背誦一首詩與背誦音節長度相等的無意義音節,後者需要作出10倍於前者的努力。我們在背誦單詞時也要賦以其意義,理解其構成、應用和句型。單純的背一個單詞要比將單詞放在句型中背誦難的多,所以,不管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我建議要以有意義的句子來記憶單詞,這樣更符合記憶的規則。
第四、記憶的第四規則,即應用是竅門。我們都明白,學開車是需要練習的,如果你只是看完一本《如何開車》的書,即使你已經倒背如流了,但最終你還是不會開車。記憶是需要應用的,學習英語也是一樣的道理。假設我們背誦了1000個單詞,如果沒用,很快的我們又會將他遺忘,很多學生學了多年的英語,畢業後不久,就忘得差不多了,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記憶的規則就是應用,英語學習,我想也是一種語言應用技能,核心問題是練,練習造句、練習對話、練習閱讀、練習寫作,你只有去用,才能記得更牢固,這其實也是我們記憶和學習的最終目的。
當然了,想象、聯想和整理也是記憶的重要手段。我們除了根據科學的研究來提高記憶的效果,更要尋找自己適用的記憶方法和手段,畢竟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回覆列表
記憶,決定一個人儲存知識的多少,人的記憶力一部分由先天遺傳決定,另一部分由後天訓練而成。先天遺傳每個人的差異並不太,主要還是靠後天的訓練。記憶力的訓練必須從小進行,更應該講究科學方法。如,從小背誦名篇,有意識地回憶舊知識。特別是長身體長知識階段的青少年,更應該有意識地進行記憶力的訓練。有些人看過的文章,很久都能回憶得出其內容,有些人倒剛好相反,都是記憶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