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敵人就是曹魏,所以對於兩國來講北伐都是一個重大課題,而且是沒有其他課題可以替代的。
但是兩個國家的實際情況不同,導致北伐對於兩個國家來講意義也不相同,對於蜀漢來講,它實際上是一種高度的中央集權,怎麼說呢?地方上面能夠自己做主的地方,全部都已經被劉備或者是諸葛亮已經收拾的乾乾淨淨的,最大的刺頭男方已經心悅誠服了,其他地方根本就不敢鬧騰,所以蜀漢實際上是一個高度集權的中央集政權。
這是一個優勢,同時也是一個劣勢,優勢在於整個蜀漢政權裡面劉禪是老大,甭管他是傻的還是聰明的,他就是老大,這是事實,沒有人可以去挑戰劉禪的威嚴。
但是這同時也是一種劣勢,因為蜀漢和曹魏政權是死敵,兩者之間有著絕對不能夠融合的矛盾,所以本管雙方之間究竟發展到哪一步,哪怕是已經握手言和了,兩個人可能是一生一死的結局。
但是與此同時曹魏政權和蜀漢政權巨大的實力差距造就了你只要不是個傻子,你就能看得出來只能透過北伐去掠奪人口,蜀漢政權才能活得下去,否則遲早等著人家提著刀一大堆人衝到你家門口把你活活砍死。
一蜀漢發展北伐沒有任何問題,所有人都同意,所有人都沒有人去反對發展北伐還能夠凝聚人心,對於蜀漢來講北伐有很多好處。
但是對於東吳來講,北伐沒有任何好處第一。
這便是諸葛恪沒有看到的一個地方,諸葛恪認為自己的那個叔叔可以透過北伐增加自己的聲望,增加自己在蜀國內部的影響力,所以他需要透過一次北伐,既可以刷聲望又可以攻城略地,何樂而不為呢?但是他沒有搞清楚的便是東吳和蜀國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導致蜀漢北伐那是玩兒命東吳北伐,那簡直就是玩兒蛇。
而且諸葛恪咱暫且不論他的能力跟諸葛亮比起來,究竟誰強誰弱,可有一點他比不起他的叔叔,就是戰略眼光。
在官渡之戰,曹操率領軍隊突襲烏巢,袁紹突然腦子發熱,僅派少量的兵力去撿烏巢之為,而派主要的軍隊去襲擊官渡前線,這一點可能在某些人看來是很英明的決策,可這一招恰恰是一個昏招,大家想想前線這麼長的時間的軍事對峙,雙方早已經知根知底,你想短時間之內攻克。可已經焦灼血戰這麼久的前線,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後的結果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而曹魏和東吳之間的防禦線就是沿著長江進行防禦,無論是曹魏還是東吳都知道必經之路是哪裡,防禦重點是哪裡?在哪個地方組織防禦,在哪個地方加強防禦,在哪個地方設定路卡等等都知道。這並不像諸葛亮北伐的路線一樣,有多種的選擇,而且山路崎嶇補給困難,對於諸葛亮來講這是一個困難,對於曹魏政權來講這也是一個困難。
但是諸葛恪並不知道他太狂妄自大,他覺得憑藉自己的能力和現如今的功績可以一下子攻破曹魏政權的防線,但是是恰恰打了他一個耳光。
總之北伐沒有成功,這一點絕對是讓他在東吳內部跌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好像現如今我們一直在喊輸誰也不能輸給某某某,孫權輸給張遼那沒問題,他是東吳的主子,他怎麼說他怎麼辦?自己加點兒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諸葛恪不是東吳的主人,你輸了那就要遭到大家的指責,包括上面對你的指責。
最大的敵人就是曹魏,所以對於兩國來講北伐都是一個重大課題,而且是沒有其他課題可以替代的。
但是兩個國家的實際情況不同,導致北伐對於兩個國家來講意義也不相同,對於蜀漢來講,它實際上是一種高度的中央集權,怎麼說呢?地方上面能夠自己做主的地方,全部都已經被劉備或者是諸葛亮已經收拾的乾乾淨淨的,最大的刺頭男方已經心悅誠服了,其他地方根本就不敢鬧騰,所以蜀漢實際上是一個高度集權的中央集政權。
這是一個優勢,同時也是一個劣勢,優勢在於整個蜀漢政權裡面劉禪是老大,甭管他是傻的還是聰明的,他就是老大,這是事實,沒有人可以去挑戰劉禪的威嚴。
但是這同時也是一種劣勢,因為蜀漢和曹魏政權是死敵,兩者之間有著絕對不能夠融合的矛盾,所以本管雙方之間究竟發展到哪一步,哪怕是已經握手言和了,兩個人可能是一生一死的結局。
但是與此同時曹魏政權和蜀漢政權巨大的實力差距造就了你只要不是個傻子,你就能看得出來只能透過北伐去掠奪人口,蜀漢政權才能活得下去,否則遲早等著人家提著刀一大堆人衝到你家門口把你活活砍死。
一蜀漢發展北伐沒有任何問題,所有人都同意,所有人都沒有人去反對發展北伐還能夠凝聚人心,對於蜀漢來講北伐有很多好處。
但是對於東吳來講,北伐沒有任何好處第一。
這便是諸葛恪沒有看到的一個地方,諸葛恪認為自己的那個叔叔可以透過北伐增加自己的聲望,增加自己在蜀國內部的影響力,所以他需要透過一次北伐,既可以刷聲望又可以攻城略地,何樂而不為呢?但是他沒有搞清楚的便是東吳和蜀國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導致蜀漢北伐那是玩兒命東吳北伐,那簡直就是玩兒蛇。
而且諸葛恪咱暫且不論他的能力跟諸葛亮比起來,究竟誰強誰弱,可有一點他比不起他的叔叔,就是戰略眼光。
在官渡之戰,曹操率領軍隊突襲烏巢,袁紹突然腦子發熱,僅派少量的兵力去撿烏巢之為,而派主要的軍隊去襲擊官渡前線,這一點可能在某些人看來是很英明的決策,可這一招恰恰是一個昏招,大家想想前線這麼長的時間的軍事對峙,雙方早已經知根知底,你想短時間之內攻克。可已經焦灼血戰這麼久的前線,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後的結果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而曹魏和東吳之間的防禦線就是沿著長江進行防禦,無論是曹魏還是東吳都知道必經之路是哪裡,防禦重點是哪裡?在哪個地方組織防禦,在哪個地方加強防禦,在哪個地方設定路卡等等都知道。這並不像諸葛亮北伐的路線一樣,有多種的選擇,而且山路崎嶇補給困難,對於諸葛亮來講這是一個困難,對於曹魏政權來講這也是一個困難。
但是諸葛恪並不知道他太狂妄自大,他覺得憑藉自己的能力和現如今的功績可以一下子攻破曹魏政權的防線,但是是恰恰打了他一個耳光。
總之北伐沒有成功,這一點絕對是讓他在東吳內部跌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好像現如今我們一直在喊輸誰也不能輸給某某某,孫權輸給張遼那沒問題,他是東吳的主子,他怎麼說他怎麼辦?自己加點兒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諸葛恪不是東吳的主人,你輸了那就要遭到大家的指責,包括上面對你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