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法國既不是同盟國骨幹成員,又不是“四巨頭”之一,緣何能擠身於“五常”?
8
回覆列表
  • 1 # 世界真的很大

    聯合國的前身是“國際聯盟”,簡稱“國聯”。國聯的盟約上,有44個國家的簽名,後來成員國發展到58個。“國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根據《凡爾賽和約》成立的,宗旨是增加國際對話,減少軍備競賽,協調國際糾紛,促進世界合作與和平。最初,國聯有四個常任理事國和四個非常任理事國。四個常任理事國是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

    但國聯並沒有很好履行職責,尤其是幾大常任理事國。比如英國和法國,在二戰前夕和初期,為了自己的利益,實行綏靖政策,犧牲小國利益,和德國一起瓜分別國。所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國聯已經名存實亡。

    1941年6月,同盟國諸國為共同作戰,簽署了《同盟國宣言》,成為後來成立聯合國的契機。隨後,英美兩國提出現了一系列戰後國際和平與合作的原則設想,並於1941年8月14日在“威爾士親王號”戰艦上籤署了《大西洋憲章》。隨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再次提出了聯合國的概念。1942年1月1日,26個參與了對軸心國作戰的國家,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聯合國”這一概念正式浮出水面。在此後的多次國際會議上,戰後建立一個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權威機構,成為所有參會者的共識,並就組織架構與功能、執行方式與經費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性意見。

    1945年6月26日,50多個國家的代表齊聚美國舊金山,共同簽署了《聯合國憲章》,標誌聯合國正式成立。在歷次關於聯合國的會議中,中、美、英、蘇代表都有參加,是聯合國發起國。因為脫胎於二戰,所以根據聯合國憲章,二戰的五大戰勝國即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成為當然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為終身制,有一票否決權。

  • 2 # 小資情調60

    關於這個聯合國就是一個互相妥協的產物。

    聯合國是二戰後,為了維持國家持續而成立的。最初是隻有美,蘇,英。三個常任理事國。由於美國為了圍堵蘇聯而加上的中國。因為當時的中國政府跟美國關係很好。所以當時中國也就成了常任理事國。而法國呢?則是蘇聯要求加上的因為當時法國的戴高樂政府外交做得很好。跟美,蘇,英三國都保持這比較的關係。美國為了防止英國在歐洲一家獨大,也是為了控制歐洲。英國是害怕德國再次強大,為了維持歐洲大陸的平衡。當時歐洲一篇廢墟,蘇聯想拿下歐洲。自己本身也出了血,所以就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樣需要小弟幫忙。當時由於冷戰還沒開始,馬歇爾機會也沒開始。蘇聯覺得有機會爭取法國。所以在這些綜合因素的作用下結果法國也加入了五常之一。

    由於常任理事國,權力過大,擁有一票否決權。所以很多國家都想加入,而五常又不想讓其他國家加入,才設立了非常任理事國這個折中方案。大致就是這樣。

  • 3 # 使用者6024419619

    法國、德國兩國實說就是一家人,分開的,一戰被德國打怕了,儘管我當國內亂成一鍋粥,但中國也參加了一戰,當時也組成了聯軍把德國等打垮了,中國成了戰勝國之一,英等國組成國聯,嚴格控制德國,但是德華人卻也快速地發展起來了,嚇壞了法國,修築了類似長城的一條城牆,叫馬其諾防線,想阻止好戰的德國大軍入侵,可是西特勒並非簡人物,又發動二戰後,迅速繞開了城牆,滅了當時仍發達的法國,這條防線就成了天大的歷史笑料!在英俄強大的牽制下,德國也不堪重負,在加上美國的加盟,全世界被三個醜惡軸心國侵略的國家組成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東西兩條戰線,法國也成功形成反攻,齊心協力打垮了德日意,取得反法西戰線的勝利,法國還算得上大國,與美英又氣味相投,所以就成了聯合國常任領事國之一。

  • 4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法國之所以能得以進入聯合國五常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法國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戰後國際形勢使然

    法國自身的原因在於:儘管法國在二戰中被德國佔領,此後法國出現了兩個政府——一個是納粹德國扶植的維希法國政權,另一個是由流亡在倫敦的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政權。自由法國政權在法國境內成立了游擊隊抵抗納粹德國,而此時控制法國本土的維希法國政權則倒向了軸心國一方,因此就法國整體而言對二戰的貢獻的確不及美、蘇、中、英四國。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法國畢竟是一個老牌強國,事實上此時的法國無論是經濟實力或是軍事實力都還在中國之上,與此同時在非洲和東南亞還有龐大的殖民地。

    客觀的說當時的中國的確並不強大,事實上對中國入圍四巨頭英國和蘇聯是很有意見的。這時美國站出來表態了:蘇聯和英國站在本國立場上過於強調歐洲戰場了,但在太平洋戰場上和日軍激戰過的美國太瞭解中國的抗戰對同盟國的勝利有何等重大的意義,亞洲也應該有自己的聯合國代表。美國這一定調其實就是完全為中國量身打造的:雖然這時的中國剛經歷戰亂,國力並不強大,但要在亞洲國家中選出聯合國代表還有比中國更合適的嗎?一則此時亞洲國家普遍落後,中國好歹在其中是當之無愧的大國;二則畢竟中國在二戰中為對抗日本帝國主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不要以為美國此舉完全是為了感謝中國在亞太戰場牽制日本的貢獻,事實上這其中包含著美國為自身利益的謀劃——正因為中國的國力相對落後,自己的提拔自然能將中國拉入自己的陣營。對此英、蘇兩國也看得真切明白。此時正處於國力衰退期的英國卻並不甘心僅僅扮演美、蘇小弟的角色,然而英國此時的國力早已大不如前,根本無力和美、蘇抗衡,於是英國希望拉攏歐洲大陸的國家形成美、蘇之外的第三極。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堅持讓法國也充任常任理事國,最終形成了美、蘇、英、中、法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

  • 5 # 歷史區總柴

    法國雖然敗的早,但是基本上國力損失不大,反而是像一戰那樣死磕對法國傷害巨大。

    雖然維希法國屬於助紂為虐,但是英美畢竟支援的戴高樂“自由法國”政權也是為二戰做了很多貢獻的。維希法國並非唯一的合法法國政權。

    當然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首先二戰的主力國蘇美英中是要進五常的,但是,美國需要西歐有一個國家可以制衡英國抵擋蘇聯,英國和美國需要一個在Continental上的國家制衡Continental上的蘇聯和蘇聯勢力,英美促使法國進入常任理事國。

    而且法國傳統國力和當時的殖民體系影響仍然很巨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還沒死呢而且也不怎麼瘦。

    而且說白了聯合國是一張大國門決策世界的桌子,到底來說是讓小國閉嘴大國決策的路子,這樣的話常任理事國的位置就需要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擔任,當時的情況不能把控制著大量殖民地法語區的法國排除在外。

    以上。

    另外——戴高樂和希特勒什麼關係,長得好像啊。

  • 6 # user7180526371794

    主要原因二個,一是40年貝當政府投降後法蘭西殖民帝國海外力量仍不可小視,北非中非中東還有幾十萬法軍。更重要的是戴高樂將軍這個與拿破崙齊名的傳奇曠世奇才橫空出世!幾乎以一已之力將法蘭西從亡國深淵拉回世界強國之一!

  • 7 # 大國之巔

    先說結論:英、法在兩次世界大戰時雖然持續衰落,但任然是老牌殖民大國,在全球依舊保有勢力範圍。二戰時美、蘇逐步達成了共識:不僅打倒德意日,還要解決英法荷。

    美、蘇在德黑蘭會議上,提出戰後要解放殖民地,主要針對的就是英法荷三國。聯合國是羅斯福設想的,只包含中美英蘇四國,法國不在其列。

    但法國在雅爾塔會議前夕,爭得了英、蘇的支援,中國的默許,孤立了美國,確保了位列五常。

    法國投降德國,卻能成為安理會五常之一,真的全靠這三個人!

    近期,法國國內爆發了民眾對石油提價的大規模騷亂,讓該國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都說法國弱,二戰中與德國正式交火了僅3個月便投降,是安理會五常中,最不夠資格的的一位。

    法國是五常中唯一投降過的國家

    那麼如此不爭氣的法國,又是如何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呢?說起來這全靠下面這三個人!

    一、丘吉爾支援法國重返大國行列

    說這三個人是誰之前,先要搞清楚法國本來是沒資格進五常的。眾所周知,聯合國是羅斯福設想的,只包含中美英蘇四國,法國不在其列。

    英、法雖然持續衰落,但任然是老牌殖民大國,在全球依舊保有勢力範圍。二戰時美、蘇逐步達成了共識:不僅打倒德意日,還要解決英法荷。

    美、蘇在德黑蘭會議上,提出戰後要解放殖民地,主要針對的就是英法荷三國。但這個謀劃卻被一個人看破,就是丘吉爾。

    丘吉爾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他開始推動歐洲聯盟,成為美蘇之外的第三大勢力。他極力主張法國必須重返大國舞臺,更堅定反對美蘇關於殖民地的任何計劃。

    但僅憑丘吉爾一人還是無法讓法國上位。因為美、蘇也看出了他的想法。這就引出了法國的第二個大恩人——老蔣。不錯,就是他。

    二、老蔣錯誤估計形勢

    在開羅會議上,羅斯福對蔣提出:戰後需推動殖民地自立,但其人民長期受奴役,缺乏自治能力,必需大國託管,年數不限。羅斯福明確提出和中國共管琉球,並暗示中國可長期託管法屬印度支那,並收復香港。

    開羅會議上羅斯福向蔣示好

    誰知蔣當場回絕:他相信一切殖民地人民有自立、自治能力,不需要美國幫助。羅斯福沒想到自己碰了一鼻子灰。最終得出結論:對方不是野心太大,不滿足自己的規劃;或者就是太蠢,完全不懂大國政治。

    至此,羅斯福只好在隨後的德黑蘭會議上謀求蘇聯支援。斯大林欣然同意,美蘇開始合力壓制英國,宣佈三國將推動戰後殖民地自立的公告。

    這下丘吉爾可真正認清了“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這句話。美蘇目前是自己的盟友,可之後便是最可怕的對手。但美國一方面要和蘇聯解體英法,一方面又需要英法助力遏制蘇聯。美國的外交政策陷入自相矛盾中。

    三、戴高樂左右逢源,展開自救

    抓住這個矛盾,進行自救的就是法國的第三個救星——戴高樂。

    戴高樂為法國重返大國積極奔走

    戴高樂充分利用大國矛盾,左右逢源。他聯合丘吉爾從中國戰區劃走了泰國、半個法屬印度支那。之後英國不僅單方面“收復”香港,還幫法國重返北印支。

    接著法國又在美、蘇之間玩起“夾縫外交”。在規劃聯合國憲章基本輪廓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上,宣佈接納法國為五常。隨後戴高樂訪蘇半個月,與斯大林簽署了《法蘇同盟條約》。

    就這樣,法國終於在雅爾塔會議前夕,爭得了英、蘇的支援,中國的默許,孤立了美國,確保了位列五常。

    今天,法國還在感恩丘吉爾,可似乎從沒聽說,他們感恩過老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玩滑板,一開始需要練習什麼?練多久可以學ol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