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奶奶說小兒推拿

    脾胃的保健穴位有足三里、中脘穴、內關穴、豐隆穴和公孫穴。足三里穴位於髕骨下緣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執行,調節胃的功能。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公孫穴屬於足太陰脾經,位於在足內側緣,當第1蹠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 2 # 老中醫說脾胃

    對於脾胃問題,“三分靠治,七分靠養”,為大家推薦幾個最為簡單易行的艾灸調養脾胃的重要穴位,艾灸調養脾胃取穴如下:

    1、足三里

    “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足三里,是中醫界公認的,治病、養生、保健的第一大穴。寶寶、孕婦、男性、女性、老人都可以艾灸。:足三里穴位於U骨下緣3寸,脛骨前部外一橫指(拇指指關節橫度)。

    《黃帝內經》中說:“陰有陽疾者,取之下陵三里。”“下陵三里”就是足三里,而對於“陰有陽疾”,歷代醫家有不同的解釋,我們採取比較通行的說法吧,認為它代表六腑(胃、大腸、小腸、膽、三焦、膀胱)上的一切病症。實踐也證明,六腑的一切病症,都可以取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主消化疾病。有“肚腹收於三裡”之說。傳統中醫認為,艾灸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

    2、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體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是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執行,調節胃的功能。

    中脘穴是“後天之本”,因為人體六腑的精氣都彙集在這個地方。正因如此,中脘穴對於連通脾、胃有重要作用。脾胃疾病一般由氣虛或氣血堵塞引起,艾灸中脘穴,可疏通堵塞和補足氣血,全面調理脾胃,加強脾胃功能,特別對運化不良的胃部消化問題有特效。

    中脘穴是治療胃病的專家,適宜絕大多數的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對緩解胃痛和治療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3、內關穴

    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

    內關穴主治三大疾病,一個是心臟方面的疾病,一個是神智方面的疾病,第三個就是主治胃方面的消化系統的問題。胃疼胃脹,嘔吐,吞酸,胃裡嘈雜腹脹,等等消化系統的問題我們可以選擇內關穴,尤其包括胃炎,胃潰瘍,還有一些食道的疾病,也可以選擇這個內關穴。

    4、豐隆穴

    豐隆穴首載於《靈樞經脈》篇,具有調和胃氣、祛溼化痰、通經活絡、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絡穴是指絡脈從本經脈分出的穴位,能溝通表裡兩經之氣血,故有“一絡通兩經”之說。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與胃相表裡,一升清一降濁,而艾灸豐隆穴具有健脾養胃的作用。

    豐隆穴屬於胃經,是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豐隆穴能調治脾和胃兩大臟腑,有很好的除脾溼祛痰的效果。

    5、公孫穴

    公孫穴屬於足太陰脾經,位於在足內側緣,當第1蹠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公孫穴是我們脾經的一個絡穴,一絡通二經,所以公孫穴既治療脾的問題,還治療胃的問題,就是脾胃病都可以利用公孫穴進行治療,包括我們的消化不良,腹脹,胃痛,吞酸嘔吐等等這樣一些消化系統的問題,都可以找公孫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體突然消瘦,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