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愚渝

    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直到受到其它物體的作用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會產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於合外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慣性質量成反比。

    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這裡涉及的定律是第三條,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一條直線上,炮彈發射時,是炸藥燃燒產生的膨脹氣體將炮彈推出,但是氣體作用的方向是全方位的像一個球體,而火炮上只有炮管能夠將氣體排除,而炮彈在氣體前進的方向上,被推出炮管,炮彈向前火炮會有向後的力,這就是後坐力。

  • 2 # 武備營

    火炮作為人類戰爭史上比較古老的武器,從13世紀一直髮展至今已經成為了如今軍隊最基本的武器,早期火炮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技術水平並不高,一般有鐵和青銅鑄造的滑膛炮管,前裝的黑火藥發射石制或者是鐵質的球形彈丸,火炮完成發射後人員還得依靠人力將因為後坐力而後退的火炮復位,所以17世紀以前的火炮普遍存在精度不高,射程不遠、發射速度極慢而且威力還特別小的缺點。

    到了17世紀,歐洲資本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無煙火藥、膛線、鋼製炮身、後裝螺栓式或者是楔式閉鎖炮閂、長形彈丸等相繼出現,火炮的威力、精度、射程、射速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這一切的進步帶來的卻是火炮後坐力的越來越大。尤其是能將膛內氣體壓強在射擊時變得極高的無煙火藥使得炮架的受力非常的大。

    ▲老式火炮在發射時火炮的位移非常大

    而傳統的炮架和炮身的連線方式卻非常的原始,一般炮身都是透過控制俯仰的耳軸或者是直接剛性的連線在炮架上,這樣一來為了保證在如此高受力情況下火炮的強度,炮架就必須設計的越來越大,越來越笨重。這時候火炮機動性和威力之間的矛盾就凸顯了出來,而這個矛盾的產物就是彈性炮架。19世紀後期隨著機械加工技術的進步,各國相繼發展出了可以使炮身沿著炮身軸線後座的彈性炮架火炮,下面就帶大家來簡單瞭解一下這種能緩衝火炮射擊時後坐力的反後坐裝置。

    基本構成

    總的來說火炮的反後坐裝置主要有三點作用:

    1. 首先就是極大地減小火炮在射擊時受到的後坐力

    2. 其次就是將射擊產生的後座運動限制在沿著炮身軸線的方向運動,在完成射擊後使其復位

    3. 最後就是把無法控制的全炮後座變成可以控制的炮身後座

    ▲復進機,用於在後座過程中儲存能量,並將炮管復位

    ▲駐退機,主要是將後座的大部分能量消耗然後把後座限制在規定距離,一般駐退機和復進節制器合在一起,復進節制器的作用是讓後座這個過程按規律進行

    而起這三個作用的就是火炮的駐退機、復進機以及復進節制器的有機結合,這三個結構是火炮反後坐裝置的主體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將三個部件有效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火炮的緩衝復位。在一般火炮的整個後坐復進過程中後坐時間約為0.1到0.3秒,復進時間一般為1到3秒。最常見的火炮就是將駐退機和復進節制器組合成一個部件,將復進機單獨拿出來。此外還有一些火炮是將駐退機和復進機組合起來,另外在單獨設立一個復進制動器(也被稱之為復進緩衝器)來緩衝後坐過程末期對炮架的衝擊,實際中到底用那種的佈置方式還得參考整體設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勵志的開頭及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