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縴夫文化走廊景區挺好玩的,文化底蘊深厚。在遊客眼裡,縴夫、“裸纖”是一件好玩的事,但鮮有人知,歷史上的縴夫生活,是血與淚的交織,如詩中所言:“古棧荒臺多朽骨,篙眼繩溝血斑斑。”而如今,在神農溪沿岸,有近600名縴夫借當地旅遊業興起之機,將拉縴作為一種表演,從中外遊客那裡掙來不少錢,家境日漸富裕,拉著纖纜奔小康。
回覆列表
-
1 # 旅圖隨影
關於巴東縴夫文化走廊景區,我做過2個相關的回答,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世界縴夫在哪裡,三峽巴東神農溪。”素有“山川險勝甲荊南”的巴東縣是古代巴人故里,是巴文化、楚文化、土(家)苗文化的交匯地,是縴夫文化的發源地,縴夫文化成為巴東靚麗的文化名片。縴夫文化走廊風景區始建於1989年,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A旅遊景區。它是華中地區自然風景人文景觀俱佳的景區,在三峽地域和武陵山區旅遊腹腔中佔踞首要職位。
景區開發的理念是“溪谷共生、與縴夫為鄰、與文化共樂、與居民同富”,以傳統的縴夫文化為主要吸引點打造核心,以峽谷溪流和綠野青山為本底,以文化體驗、峽谷健身度假、峽谷漂流為主打產品,強調文化生態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統一,營造一種幽靜、神秘的氛圍,賦予縴夫以獨特的個性,依託神農架、神農溪兩個精品景區大平臺,打造國際著名的原生態文化休閒體驗基地。
“峽谷溪流、森林田園、縴夫文化、土家民俗”是這裡的特色,以自然生態為支撐,以縴夫文化為靈魂,成為巴東原生態文化的最大優勢。
唐朝詩人杜甫遊覽了這裡後,賦詩日:"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一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冬來純綠松杉樹,春到間紅桃李花。山下青蓮遺故址,時時常有白雲遮。”我想,如果您喜歡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話,縴夫文化走廊一定會讓您玩得盡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