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ogr10720
-
2 # pietr49411
維生素B12可以儲存在體內,在體內積蓄的維生素B12全部耗盡的5年後,其缺乏症才會顯現出來,而要將積蓄體內的維生素B12全部消耗則需3年之久。因此,人體不會輕易缺乏維生素B12但是,吸收不良會引起維生素B12的缺乏,這最常見於老年人及消化系統有疾病者。素食者也比較容易患維生素B12缺乏症,其症狀包括走路畸形、記憶力喪失、幻想症、眼疾、貧血及消化不良。同時,缺乏維生素B12還會造成口角潰爛、精神緊張、腰痠背痛、行動困難,嚴重時會導致脊髓退化而癱瘓。一般情況下,人的飲食中只缺維生素B12,不會造成貧血,而若同時缺乏維生素B12葉酸及其他B族維生素時,會引起惡性貧血。
疾病描述本病是由於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貧血、神經系統和面板粘膜病變的疾病。症狀體徵患者有巨幼細胞性貧血,嚴重者有發熱、面板鞏膜輕度黃染、肝脾腫大,出現貧血性心臟病和心衰。神經系統症狀出現較遲,可伴或不伴貧血,有神經障礙、脊髓變性、脫髓鞘和嚴重的精神症狀,患者有手指和腳對稱性麻木和感覺異常,出汗功能障礙,指端和關節突處潰瘍,指甲營養不良,肢體無力,行動困難,共濟失調,健忘,易激動,抑鬱,淡漠,甚至痴呆。年幼患者有精神抑鬱、智力減退,頭、四肢和軀幹震顫,亦可因昏迷而死亡。消化道症狀有嘔吐、腹瀉和舌炎,舌面初為蒼白,繼之絳紅光滑,舌乳頭萎縮,舌面有炎性小皰或淺潰瘍,自覺疼痛。面板有廣泛對稱棕色色素沉著,位於手掌、手背、腕部、前臂和下肢,亦可有出血點或腸病性肢端皮炎樣改變。疾病病因引起維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有供給不足、胃切除和萎縮性胃炎致“內因子”分泌不足或缺乏、胰腺功能不全、小腸和迴腸疾病或切除等影響維生素B12吸收。病理生理維生素B12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其豐富的來源依次為動物內臟(肝、腎、心)、雙殼貝(蛤蚶和牡蠣)、去脂奶粉、海產品(蟹、石魚、鮭魚、沙丁魚)和蛋黃,其它有肉、龍蝦、鱈魚、比目魚、金槍魚、發酵乳酪、鮮奶製品、奶油及乳酪。人類腸道細菌提供的量也有限。食物中與蛋白質結合的維生素B12只有在胃液作用下才遊離出來,與胃幽門部粘膜所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即“內因子”)相結合。胰蛋白酶和重碳酸鹽促進維生素B12的吸收。在迴腸,維生素B12與“內因子”分離後被粘膜吸收,在血液中與特異的α球蛋白(轉鈷胺素Ⅰ和Ⅱ)相聯結輸送到肝臟、骨髓細胞、網狀細胞及其它組織中備用。維生素B12的供給量標準成人是每日2.0μg。引起維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有供給不足、胃切除和萎縮性胃炎致“內因子”分泌不足或缺乏、胰腺功能不全、小腸和迴腸疾病或切除等影響維生素B12吸收。維生素B12又名鈷胺素,它能提高葉酸的利用率,在細胞代謝中維生素B12起輔酶作用,對核酸、核苷酸、蛋氨酸、膽鹼等重要物質合成、維護腎上腺功能、保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代謝、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和成熟、維護神經鞘的代謝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診斷檢查實驗室檢查:血清維生素B12水平低於73.8pmol/L(正常147.6~442.7pmol/L)可診斷為維生素B12缺乏。尿中維生素B12排洩量減少。血象和骨髓象提示大細胞正色素性貧血。根據維生素B12缺乏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而確診。治療方案去除病因,改善營養,對胃大部分切除者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12。患者應給予維生素B12100μg/d,連續2周,以後每週1次,再給4周,以後每月1次,有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