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08933615325

    1、反酸、燒心,那些抑制胃酸的藥,效果怎麼樣?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於下食管括約肌的功能和結構有問題導致的。目前治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最好的,還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特別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比較強的拉唑類的藥物。拉唑類的藥物服用後,可以抑制胃酸分泌,讓食管內胃內的PH值提到4以上,使胃食管內不要出現過於酸性的環境,這樣即使有反流,反流物對食管的刺激也比較小,患者就不會感覺到明顯的反酸。另一方面用抑酸藥以後,胃液分泌量會減少,反流出現的次數也就減少了。

    2、拉唑類的抑酸藥應該怎麼吃才對? 拉唑類藥物不能只在難受的時候就吃,不難受就不吃。對於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嚴格要求每天18個小時以上,胃內的酸度都要控制在pH值在4以上的狀態。不同的拉唑類標準用量也不一樣。奧美拉唑一天兩次,每次20毫克;蘭索拉唑,一天一次,每次30毫克;埃索美拉唑,一天兩次,每次20毫克;雷貝拉唑,一天兩次,每次10毫克;泮托拉唑,一天兩次,每次40毫克。對於反流性食管炎,也就是反流物導致了食管黏膜破損的患者,吃標準用量的拉唑類抑酸藥,需要8~12周的療程,才能讓食管黏膜癒合。如果沒有食管黏膜破損的的患者,在反酸等症狀得到控制兩週後,就可以逐漸減量或者進入停藥階段了。怎麼就算症狀得到有效控制?每週輕度症狀(經過提醒才能感覺到的症狀,不影響生活和工作)不多於兩次,沒有重度(嚴重干擾生活和工作,必須用藥,不能忍受)以上的症狀,如果近期只是偶爾有一次不舒服,就認為症狀已經得到控制了。透過短期內的強化拉唑類的藥物治療,症狀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藥物就可以減量進入維持治療階段,這個叫作遞減的治療方式。如果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早期沒有規範的藥物治療,症狀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舒服的時間也會拖得很長,最後用的藥量並不少,效果卻不好。而且反酸、燒心的症狀很長時間都沒有良好控制,就會一直有食管炎症,食管黏膜破損也不能癒合。應該一開始給足量的抑酸劑,短期內讓患者的症狀得到很好的控制,然後再進行減量維持治療階段。

    3、維持治療的階段到底應該怎麼吃藥? 如果透過短期的強化治療後,偶爾還會有症狀復發,還是需要用一些藥物,這叫按需用藥。並沒有證據表明哪種用藥方式比較好,需要按照患者自己的情況來看。比如,有的患者症狀集中出現在一段時間,就這段時間經常頻繁發作,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在頻繁發作的這一段時間規律用藥,把症狀消除掉,過一段時間症狀見好了,就可以完全停藥。還有一種情況是,沒有什麼特殊的規律,可能這幾天有症狀,過幾天又沒有了,可以在有症狀就吃藥,沒症狀就不用吃。

    4、按需用藥也要一直吃拉唑類的抑酸藥控制反酸、燒心? 按需用藥並不一定非得要用拉唑類的藥物。如果一週有一兩次、輕微的胃食管反流症狀,可以透過服用鹼性藥物來緩解症狀,最常用的氫氧化鋁、鋁碳酸鎂、鋁鎂合劑等等,這些藥物可以暫時讓胃內的酸鹼度升高,減少胃內的胃酸,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如果每週症狀出現超過三次,就需要採用其它藥物來控制胃食管反流的症狀,比如雷尼替丁、西尼替丁、法尼替丁這類H2受體拮抗劑,也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對於維持治療期間的用藥,只要可以控制症狀,藥物能不用就不用,用得越少越好,如果能用一些短效的抗酸劑儘量不要用抑酸劑,能用弱的抑酸劑控制就不用強的抑酸劑控制。抗酸劑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夫妻恩愛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