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80107962444

    吾鄉民間小戲頗隆盛,淵源深而遠,樣式繁且多,花鼓戲、皮影戲、雜耍戲等等皆是,流播*楚之地,逗引鄉民觀看,哺育了不知多少代的先們。這裡我說的是花鼓戲,在湘北最受歡迎的正是這朵盡綻放在鄉民間的藝術之花。依照古嶽州府沿襲的稱謂,應該巴陵花鼓戲,很白雪,以前是 專唱給那些達官顯貴聽,平民百姓是無緣消受的。但到後來在民間下里巴也唱開了,流行最久最快的也正是那些與百姓最貼心的唱本,像《劉海砍樵》就是典型。

    一“淪為”草根民間的了,花鼓戲便璞歸真、原汁原味了:本、生動、諧俗、趣,鄉民們唱了一代又一代,就是百唱不厭唱不爛啊。因了這琅琅,到如今鄉民家長點歲數的大多耳熟能詳,而不比皮影戲、雜耍戲須講究特技高招。它又不受多少時空的侷限,之所鍾,興之所至,皆可隨意發揮,自由流出,因之鄉民家嗜之如煙土,真一不可少了。農忙搶收的地,賦閒歇涼的庭院,便 常有拿了腔調,有模有樣的,聲並茂,諞三句戲文,擺兩下姿態,少不了鬨然群起的喝彩陣陣。由此鄉村單調乏味的子更平添了幾多亮雅趣。

    逢著演花鼓戲了,村民家無論老少,皆歡天喜地奔走相告:“唱老戲嘍!唱老戲嘍!”回聲飄在屋場下,個心,餘音嫋嫋,不絕如縷。戲班大體分兩種:正式的縣城劇團和自發的班子。前者文雅高逸,彰顯大家風範;後者粗俗謔趣,濡染鄉息,皆受歡迎,皆有完整配套的行,幾個壓得住臺腳的角,偶露一兩手精湛服眾的絕技,便一併流傳於民間,化作了茶餘飯後海闊天空的談資。花鼓戲就這樣火了太古沉寂的村村寨寨,喧囂了鮮活明快的市井鬧聲。

    吾鄉每遇續宗譜、祝長壽、娶媳、考大學之類的大好喜事,皆以演花鼓戲喜慶道賀為正宗,為有魄,為至儀。也有在露天放映電影的,但只是湊鬧而已,算不得很正式。開演前,臺下攢動,臺緊鑼密鼓。臺柱兩邊貼細長細長的對聯,懸亮亮堂堂的馬燈,前後臺用暗紅或深綠的帷幕隔開,伴奏的樂者側坐檯邊吹拉敲彈定神閒。而小貨販們則遙對了戲臺子,擺開了小攤位,但見到列隊一字長龍,前村後店的,四面八方的,皆拉長了調子,嘶喊了號子。小孩子們便紛紛受了惑,涎了,吵嚷著扯了大衣襟,爭買零食吃,只一會便吃的心兒歡歡的,小臉兒通紅通紅的。其時月明星稀定,漸漸深了,轟轟火銃忽地爆出雷霆巨響,眾驚魂未定,一片悅耳奏樂聲中,花鼓戲便正式開演了。

    頗受平常鄉民青睞的角,是小生和花旦。演一幕夫妻悲歡之事,傳一段悱惻纏綿之,即能以哀惋之意動心。而小孩們此時多半想睏覺了,眼皮下直打架;待得小丑躡了手腳表誇張出了臺,登時見到愚頑油皮滑稽搞笑,遂不自在睡夢裡嘻出聲來。老們似乎對老生更寄託了,許是皆因在唱老了聽老了的唱文聲裡,一起慢慢地薰陶長大到老的吧。臺是演,臺下是觀,遂以戲為緣,相互間便熟稔了,平時不免有了招呼往來。老生頗為恪守嚴訓,講究的是“一個名聲養到老”。那音質沉雄渾厚,那姿勢拿捏準確,一句唸白,一記招式,皆運了心凝了神,針眼大的破綻也硬是找不出,不愧以嫻熟之技服心。年輕一輩則全為湊興瞧鬧而來,臺詞的鄉語古調十分只聽得三分半,懵懵懂懂的,剩下的全丟爪窪了;且閉了目只痴痴地想滿臺子咿咿呀呀的聲和打恭做揖之姿,偏巧此時現出個古裝打扮的曼妙女子,便齊齊睜圓了眼死死地瞅,不知是恍兮惚兮還是惚兮恍兮,正後來那皓齒秋相會在了夢邊,那袖紅妝便綴滿了五彩遐想。如此整晚一場戲終了,不知不覺地,月隱了,鳴了,天亮了,鄉民家卻不懈怠,皆神清爽,烈地談論起昨晚的戲,又開始翹望著那第二晚的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C語言要用到什麼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