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仙鶴一瞥88
-
2 # 李任之
鐘鼓樓是漢族傳統建築之一,上設鍾、鼓,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報時的建築。鐘鼓樓有兩種,一種建於宮廷內,一種建於城市中心地帶,多為兩層建築。古代裡坊制城市實行宵禁,早晨敲鐘意為一天開始,大家都可以出門了;晚上擊鼓意為一天結束,大家都要回家了。所以才有晨鐘暮鼓之說。
-
3 # 幸福的阿含
鍾和鼓,是古代城市的報時系統,也是一種管理系統。鐘鳴,則城門開啟,百姓從事生產、生活活動。鼓響,城門關閉,則實行宵禁。鼓聲響後再上街果凍,就是所說的“犯禁”。所以,古城都建有鐘樓、鼓樓。
現在,晨鐘暮鼓更多用來描述寺院生活。但真正執行起來,寺院並不是早晨只撞鍾,晚上只敲鼓,而是早晨先鍾後鼓,晚上先鼓後鍾。晨鐘暮鼓的表達,倒也符合了時間與首先敲打的樂器相應關係。
鐘聲,古樸悠揚;鼓聲,雄壯有力;這是聽覺上的識別。在寺院生活中,撞鐘、敲鼓有更深的內涵。
早晨的撞鐘,有早鍾偈,每唱誦一句偈子後,再撞一下鍾。早鍾偈,採用的是《楞嚴咒》前面的偈贊“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晚鐘偈,則包含的內容更多了!上徹天堂,下通地府,祝禱國家風調雨順,浪子孤商早還鄉井,遠近百姓安居樂業,歷代宗親往生淨土……如果說早鍾偈是一種發願,策勵行人珍惜當下,精進用功;晚鐘偈的蒼涼與悲憫,更打動人心。若真明瞭晚鐘偈的內容,唱者動容,聞者落淚,是很正常的現象。
鼓聲,早晚並沒有差別。但怎樣的敲鼓才是符合寺院的方式呢?不是敲響那麼隨意,更不可能像敲樂器一樣肆意。寺院的鼓聲,要敲出“風、雨、雷、電”,聽得人熱血沸騰,聽得人感到時間緊迫。早在先秦時代,人們就懂得用鼓聲作為激勵,如《詩經》中的“擊鼓其鏜,踴躍用兵。”這是在戰爭中的運用。而在漢魏時期,因鼓的音色為壯音,可以催人振奮精神,適合早晨敲擊,則“鼓以動眾……夜漏盡,鼓鳴即起。”都是取鼓聲的振奮之意。
同時,從報時的角度來講,晨鐘暮鼓裡還有一個打板的環節。早起的通知,是打板,為起床板。晚上的打板,是靜息板。若是一位居士來到寺院,早上聽到打板,就要立刻起床,準備洗漱之後,馬上要上殿做早課,可是沒有賴床的機會的。而晚上聽到打板,就要立刻準備熄燈休息了。其實,也不必擔心早起真的起不來,寺院生活就是早睡早起,從晚上的止息板到早晨的起床板,這個時間是足夠睡眠的。
晨鐘暮鼓,更像是互文的一種表達。不是說早晨是鍾,晚上是鼓,而是早晚都有鐘鼓!
回覆列表
首先是古代戰爭,出兵用金屬的東西,收兵用鼓,隨著佛教的傳入,鐘鼓就用在了寺院裡,由於和尚都是聚在一起修行,不但這鐘鼓要寺院裡聽到,而且要方圓十里都聽到,所以鐘體上有經文,敲鐘的木是龍頭,看起來像魚頭狀,其實是龍的一個兒子~蒲牢。因為這個龍子聲音洪亮,鐘體有經文是普度眾生的意思。鼓是遠古的長的像牛的神獸皮做的鼓。因為這個神獸讓天下野獸畏懼,所以夜幕降臨時用鼓來鎮攝百獸邪祟,古代老百姓在晚上怕野獸和邪祟,當然後來的鼓不是神獸皮做的了,主要是象徵的意義。其次早晨空氣清新,聲音可以傳的很遠,當然是金屬的聲音洪亮,催促人們出門勞動,晚上聲音宏圓的鼓給人緩慢悠長,催人回家,但不是急促,讓人慢慢收拾好從容不迫的回家。總之聲音急促的鐘是擴充套件向外的陽,聲音緩慢的鼓是從容不迫的陰。古代一切都和易經的概念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