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陸攻擊戰斧是美軍一項殺手鐧,很厲害都一件武器。在退出《中導條約》之後,五角大樓計劃為部署在亞太地區的海軍陸戰隊配備“戰斧”巡航導彈,以“抗衡潛在對手在該地區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優勢”。用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戴森伯傑的話說,裝備了戰斧導彈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將成為“縱深打擊冠軍”和“艦艇殺手”,可以幫助美國海軍控制住海洋,尤其是西太平洋。
號稱地表最強的美軍絕不允許地球上出現一個要命的挑戰者。因此在2017年美軍以亞太平衡政策不能適應戰略對手日益增長的實力為由,出臺了所謂的亞太穩定計劃。該計劃作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種補充,預計每年要投入15億美元,在2018年到2022年之間全面提升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能力。為此美海軍陸戰隊要求撥款1.25億美元,從2021年開始購買48枚射程為1600公里的陸基戰斧式巡航導彈。
憑藉亞太穩定計劃,美軍就可以往亞太地區增派帶有巡航導彈的核潛艇,航母,戰機,迅速增加從澳洲,關島和夏威夷向東亞方向的投射能力。一旦這些武器和人員部署在第一島鏈,美軍就有能力對中國周邊海峽,尤其是中國軍艦活動實施封堵,從而大大限制中國的海軍遠洋能力。目前美國在退出《中導條約》之後,正在積極推進亞太穩定計劃的程序。
顯然,這才是美軍退出《中導條約》的真實目的,美軍就是要用射程為1000公里以上的戰斧導彈,改變亞太地區的力量平衡,對中國構成戰略威脅。這表明白宮打算跟中國來一場面對面的軍備競賽,同時也意味著美國將真正的重返亞太地區。
按照美軍當前的計劃,從明年起將採購48枚戰斧導彈,提升美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力。不過考慮到戰斧實在太重了(單枚戰斧超過了1噸),如果採用多聯裝的部署方式,就需要用到重型車輛,這不僅耽誤了作戰時間,還降低了海軍作戰效率,所以部署戰斧導彈只是一種權宜之計,美軍的後手是,要求美國海軍部署一種射程超過500公里的新型陸基導彈,然後把第一島鏈打造成一座“永不沉沒的航母”,以方便美國海軍和空軍展開聯合行動。
這一連串動作的目的,就是要在亞太地區徹底站穩腳跟後,還能製造地緣危機,試圖透過製造危機為美國謀取利益。這其中釋放的政治訊號也是十分明確的,就是要把眾多盟友綁架在美國的戰車上,以為保護盟友的名義,讓他們繼續追隨美國一起搞垮戰略對手,從而更好的維持美國霸權。如果亞太盟友不聽從美國號令,那麼以特朗普政府唯利是圖的個性,恐怕會讓盟友吃不了兜著走。
需要注意的是,美軍的這些謀劃未必就能實現。打個比方來說,如果裝備了戰斧導彈的美軍部署在第一島鏈,威脅對手戰艦進出西太平洋,但也同時意味著美軍更靠近對手的打擊範圍了,一旦發生衝突,首當其衝的必定是日本,南韓,菲律賓等盟友,所以這些國家出於維護本國國防安全的考慮,可能不會同意美軍在本國部署導彈。
此外,美軍還有一攬子武器升級計劃,包括更新核武庫,發展低當量核彈,部署新型戰略轟炸機,都需要龐大的軍費支出,目前這些計劃能否按時按量的完成還得打一個問號,而且要搞軍備競賽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科技,資本和製造業優勢,如今美國已經喪失了製造業優勢,又如何進行一場大規模軍備競賽呢?此外,亞洲大國已經具備在第一島鏈的火力優勢,包括轟炸機空射的遠端巡航導彈,俗稱“東風快遞”的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及來自艦載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打擊。因此,美軍要在亞太地區搞軍備競賽,最終可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對陸攻擊戰斧是美軍一項殺手鐧,很厲害都一件武器。在退出《中導條約》之後,五角大樓計劃為部署在亞太地區的海軍陸戰隊配備“戰斧”巡航導彈,以“抗衡潛在對手在該地區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優勢”。用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戴森伯傑的話說,裝備了戰斧導彈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將成為“縱深打擊冠軍”和“艦艇殺手”,可以幫助美國海軍控制住海洋,尤其是西太平洋。
號稱地表最強的美軍絕不允許地球上出現一個要命的挑戰者。因此在2017年美軍以亞太平衡政策不能適應戰略對手日益增長的實力為由,出臺了所謂的亞太穩定計劃。該計劃作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種補充,預計每年要投入15億美元,在2018年到2022年之間全面提升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能力。為此美海軍陸戰隊要求撥款1.25億美元,從2021年開始購買48枚射程為1600公里的陸基戰斧式巡航導彈。
憑藉亞太穩定計劃,美軍就可以往亞太地區增派帶有巡航導彈的核潛艇,航母,戰機,迅速增加從澳洲,關島和夏威夷向東亞方向的投射能力。一旦這些武器和人員部署在第一島鏈,美軍就有能力對中國周邊海峽,尤其是中國軍艦活動實施封堵,從而大大限制中國的海軍遠洋能力。目前美國在退出《中導條約》之後,正在積極推進亞太穩定計劃的程序。
顯然,這才是美軍退出《中導條約》的真實目的,美軍就是要用射程為1000公里以上的戰斧導彈,改變亞太地區的力量平衡,對中國構成戰略威脅。這表明白宮打算跟中國來一場面對面的軍備競賽,同時也意味著美國將真正的重返亞太地區。
按照美軍當前的計劃,從明年起將採購48枚戰斧導彈,提升美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力。不過考慮到戰斧實在太重了(單枚戰斧超過了1噸),如果採用多聯裝的部署方式,就需要用到重型車輛,這不僅耽誤了作戰時間,還降低了海軍作戰效率,所以部署戰斧導彈只是一種權宜之計,美軍的後手是,要求美國海軍部署一種射程超過500公里的新型陸基導彈,然後把第一島鏈打造成一座“永不沉沒的航母”,以方便美國海軍和空軍展開聯合行動。
這一連串動作的目的,就是要在亞太地區徹底站穩腳跟後,還能製造地緣危機,試圖透過製造危機為美國謀取利益。這其中釋放的政治訊號也是十分明確的,就是要把眾多盟友綁架在美國的戰車上,以為保護盟友的名義,讓他們繼續追隨美國一起搞垮戰略對手,從而更好的維持美國霸權。如果亞太盟友不聽從美國號令,那麼以特朗普政府唯利是圖的個性,恐怕會讓盟友吃不了兜著走。
需要注意的是,美軍的這些謀劃未必就能實現。打個比方來說,如果裝備了戰斧導彈的美軍部署在第一島鏈,威脅對手戰艦進出西太平洋,但也同時意味著美軍更靠近對手的打擊範圍了,一旦發生衝突,首當其衝的必定是日本,南韓,菲律賓等盟友,所以這些國家出於維護本國國防安全的考慮,可能不會同意美軍在本國部署導彈。
此外,美軍還有一攬子武器升級計劃,包括更新核武庫,發展低當量核彈,部署新型戰略轟炸機,都需要龐大的軍費支出,目前這些計劃能否按時按量的完成還得打一個問號,而且要搞軍備競賽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科技,資本和製造業優勢,如今美國已經喪失了製造業優勢,又如何進行一場大規模軍備競賽呢?此外,亞洲大國已經具備在第一島鏈的火力優勢,包括轟炸機空射的遠端巡航導彈,俗稱“東風快遞”的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及來自艦載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打擊。因此,美軍要在亞太地區搞軍備競賽,最終可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