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和我咖啡

    聽過郭老師及德雲社的很多的作品,最後還是隻聽郭和於這一對。一個人的能耐除了後天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天賦。德雲社的相聲藝人們不可謂不努力,但為何郭老師能成為角兒,受到大家的喜歡?包裝、營銷只能是暫時的一種手段,但從長遠看,還得多練內功,發掘培養能獨擋一面的角兒。希望德雲社越來越好。

  • 2 # 使用者6273686092

    包裝,營銷方式很成功,讓郭德綱本人得到了實惠,也正是這樣會限制其發展。不務正業,徒弟們不好好學習能耐,而是專營怎麼能迅速躥紅,內部不團結,互相勾心鬥角。德雲社將從內部瓦解,時間很快就會說明一切。

  • 3 # 使用者11905157991

    包裝也好,營銷也罷,都不過是一種商業手段。德雲社的基礎在於產品,脫離產品談論包裝營銷沒意義。

    德雲社的產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企業品牌。

    品牌是德雲社的立足之本,可以說發生在德雲社的所有新聞事件都是因為這塊招牌。有了這塊金字招牌,郭德綱是萬眾獨一的德雲班主;假如沒有這塊招牌,郭德綱只是一個業務出色的相聲演員。

    這話可能聽著有點極端,但是仔細琢磨就是這個道理。全國大大小小的各種民營相聲園子200餘家,其中大部分屬於兼職票友,其中只有少部分能依靠演出門票獨立生存,而德雲社又是其中有能力承接大型商演的一家。

    商演是評價演員票房最直接的標準,你只要發現某對相聲演員長時間沒有做商演,而轉過頭去接一些慰問任務,那麼就是這對演員在失去原先的相聲市場。

    第二、人才儲備。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人才儲備都是一個長遠的計劃,一個宏觀的目標。德雲社之所以能在行業脫穎而出,主要就是重視人才儲備。單就相聲行業而言,德雲社是唯一一家自主培養演員的相聲團體,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是改變時代改變行業的壯舉。

    相聲發展至今一百多年,一直透過師徒傳承技藝,同時透過業內舉薦獲得機會,所以在相聲行業里門戶很重要,重要程度甚至超過業務能力。正是因為存在這種門戶弊端和行業壁壘,所以相聲行業一旦沒落就很難翻身,因為掌握資源的人未必業務出眾,掌握資源的人未必有能力讓行業復甦。

    德雲社的班社管理制度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班社管理是底角負責制,攢底的大角有義務帶領班社共同發展,當攢底的演員養活不了班社的時候,就考慮改行吧。

    拿德雲社的年輕演員舉例:

    一開始都是在小劇場打磨,培養演出經驗和劇場人氣,這時在演出隊內部就有一個相互競爭的機制,競爭的結果直接反映在演員出場順序上。

    有能力在小劇場獲得攢底,那麼就等於獲得更大的舞臺機會,比如跟隨師父做大型商演。當人氣熱度達到一定程度,那麼就有可能獲得獨立商演的機會。

    像現在的岳雲鵬、郭麒麟、張雲雷、張鶴倫這些人都是走這條道路出來的,德雲社在企業內部就完成了優勝劣汰和新陳代謝。換句話說就是隻要有業務能力,那麼德雲社就會提供舞臺給年輕人嘗試,至於說能不能成功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我可以說德雲社的年輕相聲演員是最幸運的一代人,因為他們今天獲得的機會是超過所有行業前輩的。

    郭德綱近期的商演已經開始帶“九”字科的徒弟了,兩個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有機會在幾千人的場館說相聲,這在過去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同樣幾對年輕演員組隊在全國做巡迴商演,而且產生商業效益,這在相聲行業也不多見。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德雲社的品牌效應和內部的人才儲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雨打芭蕉嘩啦啦的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