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czdgv

    “鷁首徐回”意思是船慢慢地來回搖盪著。鷁首(yì shǒu),是船頭的意思。古代畫鷁鳥於船頭,故有此叫法。徐回 (xú huí),意思是緩慢地迴旋運轉。出自南朝梁元帝蕭繹的《採蓮賦》。節選原文: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櫂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搖起船兒心心相印採蓮去,船慢慢地來回搖盪著,雙方傳遞著酒杯。水草挽住船槳不肯離去,船頭微動浮萍才分開。姑娘身材窈窕,擺動著嬌柔的細腰,情意綿綿難分割,戀戀不捨把頭回。擴充套件資料名家點評近代尹賽夫等《中國曆代賦選》:《採蓮賦》描寫了一幅江南“妖童媛女”盪舟採蓮的風俗畫面,但這並非是民間勞動女性的採蓮生活的再現,而是融透著作者帝王后苑生活情趣的作品。賦中佔據畫面主體的是蓮花叢中的採蓮媛女的形象,作者所著意描寫的是女性的聲色與容態。賦末之歌,以採蓮女因持蓮花、荷葉進薦“君子”,希望君子“制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隱蘊投以木桃,永以為好之意。此賦篇幅短小,婉麗多情,清美自然,具有典型的南朝賦體的風格特色。詩詞賞析《採蓮賦》這篇小賦以狀物傳神見長,全篇以蓮起,以蓮結,而中間核心部分只寫了少男少女的盪舟嬉遊,似與主題“採蓮”無干。實際上自”棹移”、“船動”以至“荇溼”、“菱長”等等,無不是採蓮過程中的動態渲染,因為是暗寫,使讀者不覺。全文可分三個層次。首四句為第一層,以描寫河中紅蓮開篇。淡紫的莖幹出於綠水,微風吹來,拂起陣陣波紋。它擎起一團紅蓮,亭亭玉立,綠色荷葉為其扶枝。荷葉彷彿一面高大的翠蓋,遮蓋住綠色的苞蕊。豐碩的苞蕊中,藏著素白的蓮子,它那絲絲黃瓣,彷彿輕盈的霓裳羽衣。“於是妖童媛女”到“歌採蓮於江渚”為第二層,將描寫的鏡頭搖向遠方,於是畫面逐漸擴大,一幅夏日採蓮圖漸次展現。但見一群少男少女,輕舟蕩槳而來,他們同心相映,杯酒傳情。這段描寫有兩處特別入神。一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寫舟船泛於河中情景。蘭棹將舉,已被水藻牽掛;船身未移,浮萍早已漾開,宛然一艘水波盪漾中的畫船,輕擺慢搖而來,整個畫面因之全活。二是“恐沾裳麗淺笑,畏傾船而斂裾”,寫船中男女調笑之態。其中“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寫少女的情態入神。“夏始春餘”喻其芳齡正盛,“葉嫩花初”喻其青春正美,都是未經人道的妙筆。雖有勝日之高情雅趣,也不敢縱情任性,不敢開懷放聲,因為著輕舟而蕩蘭槳,生怕動作大了,濺水沾了衣裳,甚至翻了船。因此,這一“淺笑”、“斂裾”,直把少女的神情心態,刻畫得維妙維肖,彷彿身臨其境。作者在這裡用筆不輕不重,好像蜻蜓點水,妙處全在那漫不經心的漾漾漣漪之中,而文中人物之夏日情趣,突現於讀者眼前。下面繼續寫船在水中行進的情態。“水濺蘭橈,蘆侵羅薦”,“荇溼沾衫,菱長繞釧”等語,無不是寫船上人與水和水中的植物打交道,寫得輕盈俏皮,似是蘆葦荇菱特愛與人為難,別饒情趣。最後一層,為五言六句小歌一闋,說他們泛舟的悠閒快活,然後女子唱起歌來,作畫龍點睛式的渲染,碧玉小家女之形象,若隱若現,翩然而出。“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以渾沌比擬手法,營造出一種錯覺感受:蓮花亦臉色,臉色亦蓮花;衣亦荷,荷亦衣;衣香荷香,渾然一體。作者運用這種筆法,把碧玉女放在了綠一片、香滿天的蓮荷圖中,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點綴以人的精靈,造成一種美景美人渾然一體的勝境,產生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感效應,有美不勝收之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8歲了總是尿床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