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關係,皇太極是順治帝的父親。
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出生於瀋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福臨六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同年,遷都北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灤河,福臨提前親政。
面對全國出現新的抗清高潮,福臨同大臣經過反覆籌商,決定採取撫重於剿的策略,一方面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疇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使局勢逐漸好轉,為日後進攻雲貴,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順治十年(1653年)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
順治帝採納范文程等人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又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對地方官員制定《墾荒考成則例》,按墾荒實績,分別予以獎懲。同年,編成《賦役全書》頒佈天下。這些措施,使瀕於絕境的農業生產,開始有了轉機。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終年24歲。廟號世祖,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清東陵之孝陵,遺詔傳位第三子玄燁。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譯黃臺吉、洪太主。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嫻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即位之後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略上定先征服北韓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後顧之憂的戰略方針。對明則採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
皇太極前後在位17年。他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充套件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葬於瀋陽昭陵。死後其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即位。
父子關係,皇太極是順治帝的父親。
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出生於瀋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
福臨六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同年,遷都北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灤河,福臨提前親政。
面對全國出現新的抗清高潮,福臨同大臣經過反覆籌商,決定採取撫重於剿的策略,一方面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疇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使局勢逐漸好轉,為日後進攻雲貴,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順治十年(1653年)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
順治帝採納范文程等人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又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對地方官員制定《墾荒考成則例》,按墾荒實績,分別予以獎懲。同年,編成《賦役全書》頒佈天下。這些措施,使瀕於絕境的農業生產,開始有了轉機。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終年24歲。廟號世祖,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清東陵之孝陵,遺詔傳位第三子玄燁。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譯黃臺吉、洪太主。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嫻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即位之後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略上定先征服北韓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後顧之憂的戰略方針。對明則採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
皇太極前後在位17年。他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充套件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葬於瀋陽昭陵。死後其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