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唐高宗李治皇后(老婆)。
武則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氏14歲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號“武媚”。
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武氏入宮,拜昭儀。她與當時的王皇后、蕭淑妃產生後宮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
武則天資質聰慧,廣涉文史,富有智謀。武則天做皇后不久,由於高宗體弱多病,有時便委託她處理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並稱“二聖”。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
武氏晚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重新即位,給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而稱她為“武則天”。其於同年十一月去世。
擴充套件資料:
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蒐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
武后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永徽時全國戶數為38O萬戶,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幾乎增長一倍。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後改唐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權達幾十年,為維護唐朝的強盛和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武后主政初期,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武后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武則天
是唐高宗李治皇后(老婆)。
武則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氏14歲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號“武媚”。
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武氏入宮,拜昭儀。她與當時的王皇后、蕭淑妃產生後宮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
武則天資質聰慧,廣涉文史,富有智謀。武則天做皇后不久,由於高宗體弱多病,有時便委託她處理政事,因而威勢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並稱“二聖”。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
武氏晚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神龍元年(705)正月,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李顯重新即位,給武則天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而稱她為“武則天”。其於同年十一月去世。
擴充套件資料:
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蒐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
武后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永徽時全國戶數為38O萬戶,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幾乎增長一倍。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後改唐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權達幾十年,為維護唐朝的強盛和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武后主政初期,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武后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