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歸2127
-
2 # 傲世萬年雪
提出的問題太好了,我很感興趣,試答。
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是近現代提出的觀點,古代沒有這種說法。
龍最早是古人的圖騰,有崇拜、敬畏之意。進入封建社會以來,皇帝為維護其統治合法地位,以龍為載體,自稱龍的化身,達到讓對立者和人民主動臣服的目的,這裡的龍被賦予了政治的目的。但是我認為古代皇帝自稱龍子有待商榷,我所知道的是皇帝自稱“真龍天子”,龍子一般指的是皇帝的子嗣。
哪吒鬧海的故事取材於《封神演義》,《西遊記》裡也有關於龍王、哪吒的描述,《封神演義》這部書是明代寫的,但是也是取材於民間故事,它不是上層階級寫的,而是人民智慧的結晶。
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逐漸產生各種矛盾,最主要的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之間的矛盾,隨著矛盾的越來越尖銳,人們逐漸對地主階級的代表皇權產生了質疑,並逐漸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哪吒與其說是殺龍,不如說殺的是政治龍,不如說是階級對立的產物,不如說是人民隱晦的表達對上層建築的不滿。
當然近現代提出龍的傳人,是人民對民族團結統一的殷切期盼,這個大家還是查下資料吧。
以上是我的見解,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
3 # 科普集結號
這個問題其實包含了三層意思,這三層意思都是有很大區別的,是三個不同的概念。
第一,首先說“龍的傳人”,這個概念其實出現的很晚,第一次出現在臺灣音樂人侯德健的1978年創作的《龍的傳人》這首歌中,在1985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一炮走紅,中華民族這才有了一個共同的稱呼“龍的傳人”。
當然,回溯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也能找到4000-8000多年前在各個原始文化部落中出現的各種龍的形象,比如環形玉龍,玉豬龍等等,甚至還在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現了石堆塑龍,用紅褐色礫岩堆放而成,長19.7米,寬1.8~2米,被認為是目前發現時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時間是8000年前。在6000年前河南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龍虎墓葬,中間是一具屍骨,左右一龍一虎,用蚌殼組成。
可見,在遠古時代直至今天,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群體文化和意識形態的代表。
第二,皇帝在古代成為天子,登的皇位叫龍位,生的兒子叫龍子,被人惹怒了叫揭龍鱗,高興了叫龍顏大悅。總之,龍這個群體文化符號就成了統治階級的獨家代表,此後,百姓哪個也不敢自稱龍子龍孫,那是要殺頭滅族的。
第三,在民間文化中,還存在這另一個龍的形象,這就是龍王。呼風喚雨,脾氣暴躁,動不動就颳風下雨,還組成了東南西北四海兄弟幫。東海龍王敖廣為大,其次是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民間的龍王崇拜與皇族的龍性威嚴並行不悖,沒有衝突,並且能夠看出來,這兩種龍根本不是一個種。哪吒三太子敢殺死龍王太子,抽筋扒皮,孫大聖可以大鬧龍宮索求寶貝;馱著唐僧取經的白龍馬,是龍王三太子的化身。細究之下,原來民間“接地氣”的龍是融合外來文化的產物。像呼風喚雨,上天入地的“龍王”,最初是佛教術語。“龍神”,是本土道教文化中的稱呼。再後來,道教“龍神”就與佛教的“龍王”融合,演變成更接地氣、更親民的民間龍王形象。
回覆列表
都是神話傳說演變來的,有一部分是虛擬的,是人們編造的,就像小說,但由於年代太過久遠,我們也不知道哪一部分是真實的,哪一部分是虛擬的,所以不要太過計較去看這些事,畢竟真相距離我們太過久遠,就讓真相留在那個久遠的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