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的名字。
她叫Alice,她1989年被發現,從1992年開始被追蹤錄音。在其他鯨魚眼裡,Alice就像是個啞巴。她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親屬或朋友,唱歌的時候沒有人聽見,難過的時候也沒有人理睬。原因是這隻孤獨鯨的頻率有52赫茲,而正常鯨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她的頻率一直是與眾不同的。科學家
很驚訝,認為它從太平洋穿越西北通道後到了大西洋。
早在18世紀,灰鯨就已在北大西洋地區滅絕,此後,再也沒人在這個區域見過它。現在全球僅存的2萬頭灰鯨分佈在太平洋東西岸兩個地區。它們在東太平洋地區的遷徙範圍包括從溫暖的美國加州沿海地區到冰冷的阿拉斯加州沿海區域,加州沿海是其產子的海域。另一部分鯨魚的活動範圍則是西太平洋的西伯利亞海域。
故事的開始是在1992年12月7日,惠德比島海軍觀測站的中士維爾瑪·蘭奎捕捉到了一個訊號。它並非某個已不復存在的國家的潛艇。它是一首鯨歌。但是這首歌的頻率是52Hz。這不對。以聲音模式而言它有點像藍鯨,可藍鯨的頻率在15-20Hz。沒人記錄過這個頻率的鯨歌。
所以她和她的同事開始追蹤這首歌。接下來的十幾年裡,歌聲的頻率逐漸降低,從52Hz降到了50Hz,但始終清晰可辨。論文裡記錄了這樣的描述:“北太平洋海盆任何水聽系統的聲學資料均未識別出類似特徵的其他呼叫。每次僅有單一序列的呼叫得到記錄,沒有重疊……軌跡和其他鯨物種的位置和運動均未表現出關聯……”在最後的討論部分,作者寫道,“也許很難接受的是……它可能是廣闊海洋裡唯一一隻這樣的鯨。”
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海洋學家威廉·阿·沃特金斯,是他提出了使用海軍閒置裝置追蹤鯨遷徙的想法。他為維持這個專案的執行而竭盡全力——但9/11改變了一切。海軍重新部署,經費和崗位都沒有了。
2004年8月,論文被《深海研究》接受。一個月後,沃特金斯因癌症逝世。但是他的同事開始收到關於這篇論文的信。這些信和過去的學術往來截然不同,而是來自普通人。悲傷的人,心碎的人,在鯨歌裡聽見了自己的人。52Hz鯨的傳奇就這樣誕生了。
人們想象它是一隻孑然一身的鯨魚,在大海中獨自遊動,唱著無人懂得的歌。人們想象它畢生都在呼喚著自己的另一半,卻始終沒有迴應。人們想象它是一支獨一無二的號角,面對大洋深處,發出過去不曾有過、將來也不會再有的吶喊。
但是沒有人見過它。沃特金斯死後,再沒有人系統完整地追蹤過它的聲音。
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物種或者種間雜交,不知道它是否有同伴,不知道別的鯨能否聽懂它,不知道它有沒有繁殖過,不知道它是不是孤獨。鯨會覺得孤獨嗎?人所謂的孤獨又到底是什麼呢?
而它對陸地上的一切毫不在意。它的故事進入了人類的世界,但它首先是一隻鯨,還在遊動,還在歌唱。
2010年,另一個研究團隊在多年後頭一次捕捉到了符合它模式的鯨歌。
而且,是在兩個地方同時。
一次檢測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但這意味著希望。也許52Hz終於找到了同樣歌聲的另一個自己。也許它其實一直是特殊鯨群的成員,只是喜歡時不時單獨行動。甚至也許,在二十年的漫遊之後,它把自己的歌聲教給了其他的鯨。也許它將不再孤獨。也許它從來就不曾孤獨。
Alice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的名字。
她叫Alice,她1989年被發現,從1992年開始被追蹤錄音。在其他鯨魚眼裡,Alice就像是個啞巴。她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親屬或朋友,唱歌的時候沒有人聽見,難過的時候也沒有人理睬。原因是這隻孤獨鯨的頻率有52赫茲,而正常鯨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她的頻率一直是與眾不同的。科學家
很驚訝,認為它從太平洋穿越西北通道後到了大西洋。
早在18世紀,灰鯨就已在北大西洋地區滅絕,此後,再也沒人在這個區域見過它。現在全球僅存的2萬頭灰鯨分佈在太平洋東西岸兩個地區。它們在東太平洋地區的遷徙範圍包括從溫暖的美國加州沿海地區到冰冷的阿拉斯加州沿海區域,加州沿海是其產子的海域。另一部分鯨魚的活動範圍則是西太平洋的西伯利亞海域。
擴充套件資料:故事的開始是在1992年12月7日,惠德比島海軍觀測站的中士維爾瑪·蘭奎捕捉到了一個訊號。它並非某個已不復存在的國家的潛艇。它是一首鯨歌。但是這首歌的頻率是52Hz。這不對。以聲音模式而言它有點像藍鯨,可藍鯨的頻率在15-20Hz。沒人記錄過這個頻率的鯨歌。
所以她和她的同事開始追蹤這首歌。接下來的十幾年裡,歌聲的頻率逐漸降低,從52Hz降到了50Hz,但始終清晰可辨。論文裡記錄了這樣的描述:“北太平洋海盆任何水聽系統的聲學資料均未識別出類似特徵的其他呼叫。每次僅有單一序列的呼叫得到記錄,沒有重疊……軌跡和其他鯨物種的位置和運動均未表現出關聯……”在最後的討論部分,作者寫道,“也許很難接受的是……它可能是廣闊海洋裡唯一一隻這樣的鯨。”
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海洋學家威廉·阿·沃特金斯,是他提出了使用海軍閒置裝置追蹤鯨遷徙的想法。他為維持這個專案的執行而竭盡全力——但9/11改變了一切。海軍重新部署,經費和崗位都沒有了。
2004年8月,論文被《深海研究》接受。一個月後,沃特金斯因癌症逝世。但是他的同事開始收到關於這篇論文的信。這些信和過去的學術往來截然不同,而是來自普通人。悲傷的人,心碎的人,在鯨歌裡聽見了自己的人。52Hz鯨的傳奇就這樣誕生了。
人們想象它是一隻孑然一身的鯨魚,在大海中獨自遊動,唱著無人懂得的歌。人們想象它畢生都在呼喚著自己的另一半,卻始終沒有迴應。人們想象它是一支獨一無二的號角,面對大洋深處,發出過去不曾有過、將來也不會再有的吶喊。
但是沒有人見過它。沃特金斯死後,再沒有人系統完整地追蹤過它的聲音。
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物種或者種間雜交,不知道它是否有同伴,不知道別的鯨能否聽懂它,不知道它有沒有繁殖過,不知道它是不是孤獨。鯨會覺得孤獨嗎?人所謂的孤獨又到底是什麼呢?
而它對陸地上的一切毫不在意。它的故事進入了人類的世界,但它首先是一隻鯨,還在遊動,還在歌唱。
2010年,另一個研究團隊在多年後頭一次捕捉到了符合它模式的鯨歌。
而且,是在兩個地方同時。
一次檢測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但這意味著希望。也許52Hz終於找到了同樣歌聲的另一個自己。也許它其實一直是特殊鯨群的成員,只是喜歡時不時單獨行動。甚至也許,在二十年的漫遊之後,它把自己的歌聲教給了其他的鯨。也許它將不再孤獨。也許它從來就不曾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