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轉轉1965

    弧圈球分類

    弧圈球分為前衝弧圈和加轉弧圈(高調弧圈),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衝弧圈的飛行軌跡相對平直,更體現速度和力量,加轉弧圈的飛行軌跡相對彎曲,更體現出旋轉。

     

    怎樣區分前衝或者加轉弧圈球?

    之所以會擊打出前衝或者加轉,其最大區別在於拍型和揮拍軌跡。

    揮拍軌跡主要是由後向前,揮拍過程中拍型稍前傾,並保持不變,是打出前衝弧圈的根本。在這種情況下,揮拍向前,主要的擊球力量轉換成回球的速度和力量。但由於拍型稍前傾,擊球點就不會在來球的正後方,擊球的力量就沒有透過球心,形成的分力就會導致回球產生一定的上旋。因此前衝弧圈球更多的體現在速度和力量,旋轉是次要的。

    而加轉弧圈的揮拍軌跡向上的成分更多,引拍時起點更低揮拍軌跡更加向上,加轉弧圈球的揮拍力矩更加遠離球心,產生的分力也更大,因此大部分的力量轉換成了回球的旋轉,通俗的說就是摩擦更多擊打更少。從膠皮上來看,加轉弧圈球擊球后在膠皮上留下的痕跡更加橢圓一些。

    打出不同弧圈球的條件

    對於上旋球或者弱下旋球,且自己的站位還原都比較合適,可以在來球的上升後期至下降前期擊球,此時來球基本高於球網,因此就可以採用前衝弧圈的技術。

    反過來,由於自己的站位還原都不合適,或者來球剛剛出臺,失去了最佳的擊球時機,只能在來球的下降中期甚至更晚的點選球,此時來球基本低於球網(或雖高於球網但是具有強烈下旋,比如削球),因此需要製造一個弧線,讓球“爬”過球網。此刻,只能採用加轉弧圈球的技術。

    兩種弧圈球都有質量高低之分,波爾的很多擊球都屬於加轉弧圈球,許昕的很多神球也都屬於加轉弧圈球,但是依然具有極強的殺傷力,區別弧圈球不能以效果來定義的,但是通常專業選手能用前衝弧圈球解決問題的,就不會用加轉弧圈球。

     

    如何提高加轉弧圈球的質量

    使用加轉弧圈球的時候,多半是擊球點比較晚了,或者是對付削球這類強下旋球。因此,加轉弧圈球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製造弧線把球拉起來,使其能夠“爬”過球網,第二是賦予回球更多的旋轉更快的速度和儘量低的弧線。

    很多業餘選手擊球時拍面始終垂直於地面向上揮拍(有些業餘選手甚至向後上方揮拍,近乎是在託球,這是完全錯誤的,或者說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非常規擊球,僅僅是為了上臺,這是不是題主所說的外弧圈不得而知),雖然能夠最大限度地把球摩擦起來形成一個過網的拋物線,但是有兩個問題,一是在回球下降這段拋物線中,回球是一種自由落體,完全沒有速度可言,是一個飄飄忽忽的死轉球,這樣過去的加轉弧圈球沒有太多威脅。二是選手不敢發力,發力大了弧線太高甚至出界,發力小了弧線不夠容易下網。

    因此,需要在觸球的瞬間有一個拍型的轉換。引拍時拍型相對垂直於地面向上揮拍,在擊球瞬間拍型有一個偏轉,由垂直於地面轉向於平行於地面,現實中更多是利用手腕完成這個動作,並保持這個拍型至揮拍結束。形象的比喻:是做了一個手搭涼棚的動作。這樣既能夠把球摩擦起來形成一定的弧線便於過網,同時球在拍面上停留的時間加長了一點,球拍對球始終有一個控制,賦予了回球一個軌跡,而不是自由落體,這樣在選手可以發力擊球的同時又能夠控制弧線,回球的質量就提高了。

  • 2 # 大雪龍騎

    外弧迎前,是指“斜身、沉肩、拉手”引拍結束時小臂有小幅地外旋帶手腕的展,我們把這個複合動作稱為手腕外展。注意:手腕外展是引拍過程結尾時非常自然地順勢動作,不可刻意強求,以免造成肢體緊張和引拍動作幅度過大,這一點一定要特別注意!手腕外展後由於斜身、沉肩,會使拍面接近平行於地面,這是正常合理的,說明你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位;揮拍迎前時,拍面會隨著展腹的過程逐漸自然立起,但“立起”的角度與速度需要我們去控制,“立起”的目的是使球拍拍面迎著來球方向向前、以類似於快攻時迎球正面撞擊時拍、球接觸的相對形式迎球並持住球,這就是力求正壓力最大值的方法。這個控制的能力就是弧圈技術的水平體現,也是我們訓練的重點內容之一。持球后蹬地頂髖、小臂旋內同步進行,完成全部摩擦後隨勢收拍、還原、再銜接下一板。【更多資訊點選關注師說體育】

  • 3 # 乒乓雜誌

    題主所說的外弧圈球,感覺和所謂的撇拉技術比較像。這樣拉出來的球因為和一般的弧圈球弧線有區別,也會對對手防守造成一定的困難和干擾。這個技術可以看作是在比賽中一種對於節奏的變化調整。

    想要練好這個技術,必須要強調對於手腕的提前開啟和強化拉球時球拍摩擦球的部位。在迎擊來球時,手腕要比一般拉球時更早的開啟一些,這樣才能夠摩擦到球內側,在拉球向前上方摩擦的同時,形成左側旋,從而使回球帶有向對方球檯外側旋轉的弧線,但要記住,外弧的摩擦是比較細微的手腕處動作,不能夠在拉球是為了製造側旋而晃動手臂,破壞拉球本身的動作結構。

    同時要強調拉球時,儘可能的用拍頭部位去摩擦,這樣的線速度最大,製造的旋轉也最為強烈,效果最好。當然剛開始練習時,還是要以上臺率和發上力為主,所以使用球拍甜區最穩定的部位摩擦,等到熟悉了摩擦的感覺之後,再透過練習,來調節摩擦的部位。這樣如果能夠穩定的利用拍頭進行摩擦,對於平時擊球連續拉衝的質量也會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想要練好這個技術的前提,是需要先拉好正規傳統的弧圈球。

    傳統的弧圈球,嚴格上來說應該是球只有向前上方的旋轉作用力,儘可能少的讓球帶有側旋,因為側旋這樣的旋轉,它的旋轉軸並不能給球施加向前的作用力,根據力的分解原理來分析的話,帶有側旋過多的弧圈球,向前的力量就會變小,也就是說會造成對對手的衝擊力變小。如果長時間的這樣拉球,球拍在觸球摩擦時,就會養成勾手腕或者是手腕開啟過大,發力過散的問題,到時候會形成只能勾著拉或者是撇著拉,而在需要大力拉衝時,不止是殺傷力不夠,更有可能會出現機會球過多的失誤。

    在充分的掌握了正統的弧圈球技術以後,再練習手腕和擊球點上的變化,是最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倒掛金鐘的葉子下垂,葉尖幹尖,掉葉子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