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拼命三狼的創業腦洞
-
2 # 吖吖wendy
說個我自己的例子吧,當年剛畢業時做銷售的時候,屬於需要在酒桌上調動氣氛的角色,有次公司聚會,總部的大領導來視察工作,我們領導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去敬一杯酒,而對方又是個很年輕和開朗的領導,對方要求,敬酒詞說不好的話,要連喝三杯,於是大家都鉚足了勁的想敬酒詞。我當時想到,那個大領導的口頭禪是:什麼什麼之一、什麼什麼沒有之一,於是我的敬酒詞是:韓總,您是我們公司穿西裝最帥的領導,沒有之一,您是我們公司剪寸頭最帥的領導,沒有之一,您是我們公司寸頭配西裝,最帥的領導,沒有之一,為了這三個“沒有之一”,來,乾了這一杯!
於是,我成了當場敬酒詞說的最好的一個,這個領導敬了我三杯酒,不僅如此,我還讓他認識了我。對於一個畢業不久的銷售,我當時表現還是不錯的。
敬酒詞這樣的事情,我覺得還是根據當場的氣氛、你的角色、被你敬酒的人你是否熟悉、跟你的關係等等而定的,在敬酒之前可以看別人是怎麼說的,如果是正常氛圍的場合,那被人怎麼說,你也怎麼說,如果是很high的氛圍,你就需要放開點了,在敬酒之前,結合對方的喜好,總結三句話左右的敬酒詞,這樣可以很快說完,不至於舉著杯子半天沒話出來,對方尷尬,你也尷尬。
霧裡看花,杯中舞者
關鍵詞:職場應酬、說話語塞
嘗試做個分析。
既然叫“職場應酬”,那麼這本身就是一種工作,換言之,這種場合的定性——工作大於吃飯。既然是工作,首先要設立目標;再次、為達成目標要考慮安排哪些具體“工作內容”;然後這一內容再依據人手做出有效分工;最後落實到每個成員手上之後…還要做清晰的個人定位。定位一定,你談資的主題便已清晰的呈現;同時,定位也意味著你說話的邊界:要把握火候,識輕重、掌分寸。
既然是工作,為何要在吃飯中解決呢?無非是圖個“其樂融融”的氛圍。氛圍中舒緩、溫潤的特質一定程度對沖了工作上的拘謹與刻板,並拉近了主賓關係;還有,客戶在交流中映射出來的“興奮點”——也是你“無話找話”的重要線索。
做個總結吧,職場飯局本身就不大“好吃”,想在其中從容應對、遊刃有餘,需從活動要企及的目標出發、經個人定位考量、客戶的興奮點挖掘、以及烘托家庭氛圍四個維度,組合談資、著手展開……
一春一夏皆為景,一花一葉都是夢。“工作餐”無疑是營銷場景中的重要詞彙,“飯局”一詞更是華人的首創!但二者從未鐫寫在任何一本營銷的典籍上,這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智慧……著實有點…諱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