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昆明

    保持平淡的心情,莫大喜大悲。過分的喜怒哀樂,都會傷心,傷肺,傷肝臟,血壓升高,有損健康。

    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攀比不妒忌少仇恨,因為攀比讓你不滿足,妒忌讓你有執念,仇恨讓你喪失理智,都和養生的平常心背道而馳。

    保持一顆快樂心,笑口常開,知足常樂,無慾無求,也是長壽的祕決

  • 2 # 歷史回放機999

    1、耳常鼓

    針對:提高聽力、記憶力

    操作方法: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撲"的一聲,重複做10下。

    作用功效: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2、目常運

    針對:近視、緩解眼睛疲勞

    操作方法:第一個方法是閤眼或閉眼均可,用眼珠轉圈,先左、上、右、下順時針方向轉,然後眼珠逆時針轉圈,重複3次。第二個方法是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在眼部。

    作用功效:可明目、治療近視、緩解眼睛疲勞,尤其適用於經常玩手機,視力疲勞的人。

    3、發常梳

    針對:頭痛、耳鳴

    操作方法:將雙手掌互搓數次,令掌心發熱,然後10指向後,由前額開始用手疏頭髮,經後腦回頸部,早晚各做數次。

    作用功效: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可以明目,預防頭痛、耳鳴等。

    4、齒常叩

    針對:牙痛、蛀牙

    操作方法:我們把嘴慢慢的閉上,以此進行叩門齒、每個動作30~50次,但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哦,我們在叩門齒的時候必須出聲音。

    作用功效:輕輕的叩,這個動作能夠給起到加強腸胃吸收,防止牙痛、蛀牙和牙退化的作用。

    5、面常洗

    針對:美容、去皺紋

    操作方法:搓手36下,暖手以後上下掃面。

    作用功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6、頭常搖

    針對:頸椎病

    操作方法: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複。

    作用功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7、腰常擺

    針對:腰痛、腰椎間盤突出

    操作方法: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

    作用功效: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腰椎間盤突出。

    8、腹常揉

    針對:便祕、腹脹

    操作方法: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

    作用功效: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便祕、腹脹。

    9、攝穀道(即提肛)

    針對:慢性腹瀉、男人早洩

    操作方法:攝穀道(即提肛) 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傳這動作是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作用功效:本法有升提中氣,固精止洩的功效,對慢性腹瀉、男子性交時間短有不錯的效果。

    針對:延年益壽、健胃腸

    操作方法:

    (1)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裡,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儘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作用功效:"唾為腎之液"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11、腳常搓

    針對:失眠、多夢、高血壓

    操作方法:

    (1)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

    (2)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

    作用功效: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12、膝常扭

    針對:膝關節疼痛

    操作方法: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

    作用功效: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對關節炎、骨刺、風溼等膝關節疾病的康復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13、常散步

    針對:助消化、吸收

    操作方法: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常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藥王孫思邈練習這套方法,一輩子不生病,活了141歲。只要你照著做,每天堅持,相信也會有很大的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生到底有沒有用?大家怎麼看待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