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嘛妹妹123

    很快雛鳥就會上市,在這裡說一下飼養八哥教語說話需不需要捻舌,八哥需不需要捻舌這一問題很多人都有詢問過,很多飼主也用自己的鳥兒證明了即使不幫八哥捻舌它們照樣能夠很好地學會說話。相反有些捻舌後的八哥因為操作方法不當反而會出現不敢說話或是不能說話的問題。  另外八哥說話靠的並不是舌頭,八哥脖子部位有豐富的肌肉群,組成鳴管,只是發聲器官,所謂的“說話”只是豐富的鳴叫。捻舌可能會給八哥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如:  1.因為疼痛,從此沉默寡言,不再說話。  2.捻舌後因為不適二出現不愛進食的問題,體質也有所下降。  3.因為操作方法不當出現發炎、潰爛甚至是死亡。  4.因為操作時我們對八哥造成了疼痛,使其對飼主產生一定的心理陰影。鳥類的發聲音器官為鳴管,一般來說體型越大的鳥類鳴管越粗,發聲更低沉,反之亦然。  有的鳥類只會發出簡單機械的聲音;而有的種類卻會發出具有旋律的歌聲,這與其發聲器官構造以其調節功能有關。鳥類的發聲器官是特有的一種鳴管。它位在氣管與支氣管的交界處,有的學者稱之為氣管支氣管鳴管,絕大多數鳥類的鳴管皆屬於此種類型。支氣管是由許多軟骨環支撐.但在背側處未合攏,留著缺口,此缺口卻被鼓膜所封閉。當氣管的氣流振動鼓膜時,即會發聲。因此,有的學者也稱鼓膜為鳴膜。在兩支氣管連線處的內壁,尚有一脊狀軟骨,其上端突成一個半月膜,它們把鳴管分成左右兩個鳴管。在鳴管外側附生著鳴肌。如胸骨氣管肌,氣管支氣管肌。鳴肌的收縮與舒張狀況,是控制著鳴管的形狀及鳴膜的弛張程度,從而發出不同的聲音。當鳥呼氣與吸氣時,即振動著鳴膜,發出悅耳的鳴聲。由於鳥類具有的鳴肌對數及氣管的長度不同,使鳴叫聲音發生複雜的變化。  所以八哥“說話”其實主要是看它們對自身鳴肌,鳴膜的控制能力,這個是存在個體差異的。而要發出多變的聲音,要受到先天的影響,但是後天的教育與訓練也很重要,一般的八哥“說話”不如鷯哥主要是因為它們天生的鳴肌以及氣管的長度不同,但是也有八哥的“說話”能力很強。所以就算捻舌能改變舌頭的狀態,但是也無法改變鳴肌,鳴膜的狀態,所以捻舌這一做法可能並不是很妥當。反之會傷害到鳥兒。  而且現在賣八哥的老闆基本也不會幫八哥捻舌了,其實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怕捻舌沒有捻好反倒影響到八哥甚至是導致其死亡。所以,如果要是買來八哥實在不會說話,即使是幫它們捻舌了也不一定有效,反而還會對它們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不需要給八哥捻舌。

  • 2 # 使用者5084128254846

    八哥不需要捻舌,和八哥同一個大家族的鷯哥和椋鳥都不需要捻舌,說捻舌那是故弄玄虛的把戲。

    平時多在八哥面前說說話才是真的,記住,在幼鳥期的鳥學說話比較容易(幼鳥眼睛黃色),等長大了再教,效果就要差一些了。

    八哥需捻舌後才能教以人語。捻舌的意思就是將鳥舌用剪刀修剔成圓形。操作方法最好兩人合作,一人用手輕握鳥體,另一人用左手從頸部向前握住鳥頭,並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從鳥嘴角兩邊插入,將鳥嘴撐開。嘴張以後,在右手食指上沾些香灰(蚊香灰、香菸灰都可以)使香灰包裹鳥舌,隨後兩指左右捻搓,用力由輕到重,舌端脫下一層舌殼,並會微量出血,這是正常現象,塗些紫藥水放回鳥籠,可用蛋黃蒸粟米作為飼料。相隔半月以後再用上述方法進行第二次捻搓,但這次僅能捻下極薄而不完整的一層膜皮。再休養半個月後,即可進行教學話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車內判斷前車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