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有點複雜,總之呢人類是從兩棲類動物進化而來的。
最早的兩棲類是尖頭類(魚頭螈為代表種),距今3.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由於泥盆季晚期出現了季節性乾旱,陸地面積更為擴大。河流與湖泊週期性的 變成汙濁的池塘和廣闊的泥灘。同時海平面下降,使得一些魚類只能生活在沿岸邊留存的水塘或潮溼的岸邊。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只有能行氣呼吸、具“肺” (鰾)並有較強的偶鰭能在陸上爬行的種類才能更好地適應這種惡劣的環境條件。
在泥盆紀的魚類中只有肺魚和總鰭魚能行“肺”呼吸,但肺魚的偶鰭細弱,為雙列 式的,不能適應在陸上爬行。只有總鰭魚類,除具“肺”能行氣呼吸外,尚具有類似陸生脊椎動物附肢的偶鰭,具有強壯的肌肉和類似陸生脊椎動物四肢的骨骼結 構。當然,總鰭魚的鰭作為陸上活動的運動器官不是很有效的,但終究能使其從一個乾涸的池塘爬行到另外有水的池塘。氣呼吸可使其在少氧的混濁的池塘和短時間 越過陸地而存活。缺乏這些適應能力的魚類就可能被自然選擇所淘汰。因此,由逐漸適應和相對快速的一系列進化改變,具氣呼吸與肉鰭的魚越來越適應陸地生活, 最後,某些總鰭魚類進化成第一個類群的兩棲動物,它們的鰭進化為陸生五指型附肢。 隨後由兩棲類進化出的所有物種,都帶有五指前肢的特徵。部分物種有所簡化,出現了四指、蹄等等。但是仍然具有明顯的相關特徵。
當然,也不是說兩棲動物就不能發展出4指、6指的結構來,不過宇宙裡充滿了隨機因素,我覺得5指也有隨機的成份在內。存在即合理,因此5指肯定是適合生存的,那麼2、3、4、6、7指呢?我想應該有下幾點是較合理的推測。
1、 適應論
減法論大致描述了進化的發展方向,適應論卻重點理解為啥減法的結果被確定為5,而且在很長的時間內得到了保持。
a) 兩棲生存的必要——5指就是支撐爬行能力和游泳能力的較佳結合點,數量太少(2~3個)划水能力較弱,多於5個結構太複雜爬行能力較弱。(其實進化後期大多數有前肢的動物所進化出的抓握能力,也需要多於2~3個的指才能有較好的實現該功能。)
b) 抗損能力——五指有較好的抗損能力,在個體狩獵、打鬥等過程中少一個功能損失並不大。其他的剩餘手指能基本完成整個前肢的主要功能。
c) 可以發展出很多附加功能——除了支撐爬行功能以外,隨著進化發展的需要,前肢功能的繼續得到提高,主要是發展出了抓握的功能。於是可以捕獵、爬樹等,而且在靈長類的進化中五指前肢由於抓握功能的鍛鍊和強化,進化出了靈巧的十指。奇蹟就此誕生。
當然,兩棲類後來也發展出偶蹄類、奇蹄類動物,人家1、2指也可以生存,不過終究無法進化到高等動物,因為1、2指無法完成複雜的動作。神話傳說裡的牛頭人之類的智慧生物後肢是隻有2指,但是前肢也是有4-5個手指的呀!
其實我認為4指才是最佳結構,你可以想象人類的基本活動裡有哪個動作是需要小指頭的,幾乎沒有。打鍵盤之類的動作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而不是生存的必要,並且如果人類真的只有4指,也會相應地發明出4指打字法。如果人類是4指,或許人類文明會發展得更快,因為更容易發展出2進位制的電腦科技。其實以10為進位制只是因為人類文明的起點就是用手指來計數,並不是10進位制很好用,相反地6進位制可能才是更好的選擇。
好啦,如果對你有用請幫我採納。
這個有點複雜,總之呢人類是從兩棲類動物進化而來的。
最早的兩棲類是尖頭類(魚頭螈為代表種),距今3.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由於泥盆季晚期出現了季節性乾旱,陸地面積更為擴大。河流與湖泊週期性的 變成汙濁的池塘和廣闊的泥灘。同時海平面下降,使得一些魚類只能生活在沿岸邊留存的水塘或潮溼的岸邊。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只有能行氣呼吸、具“肺” (鰾)並有較強的偶鰭能在陸上爬行的種類才能更好地適應這種惡劣的環境條件。
在泥盆紀的魚類中只有肺魚和總鰭魚能行“肺”呼吸,但肺魚的偶鰭細弱,為雙列 式的,不能適應在陸上爬行。只有總鰭魚類,除具“肺”能行氣呼吸外,尚具有類似陸生脊椎動物附肢的偶鰭,具有強壯的肌肉和類似陸生脊椎動物四肢的骨骼結 構。當然,總鰭魚的鰭作為陸上活動的運動器官不是很有效的,但終究能使其從一個乾涸的池塘爬行到另外有水的池塘。氣呼吸可使其在少氧的混濁的池塘和短時間 越過陸地而存活。缺乏這些適應能力的魚類就可能被自然選擇所淘汰。因此,由逐漸適應和相對快速的一系列進化改變,具氣呼吸與肉鰭的魚越來越適應陸地生活, 最後,某些總鰭魚類進化成第一個類群的兩棲動物,它們的鰭進化為陸生五指型附肢。 隨後由兩棲類進化出的所有物種,都帶有五指前肢的特徵。部分物種有所簡化,出現了四指、蹄等等。但是仍然具有明顯的相關特徵。
當然,也不是說兩棲動物就不能發展出4指、6指的結構來,不過宇宙裡充滿了隨機因素,我覺得5指也有隨機的成份在內。存在即合理,因此5指肯定是適合生存的,那麼2、3、4、6、7指呢?我想應該有下幾點是較合理的推測。
1、 適應論
減法論大致描述了進化的發展方向,適應論卻重點理解為啥減法的結果被確定為5,而且在很長的時間內得到了保持。
a) 兩棲生存的必要——5指就是支撐爬行能力和游泳能力的較佳結合點,數量太少(2~3個)划水能力較弱,多於5個結構太複雜爬行能力較弱。(其實進化後期大多數有前肢的動物所進化出的抓握能力,也需要多於2~3個的指才能有較好的實現該功能。)
b) 抗損能力——五指有較好的抗損能力,在個體狩獵、打鬥等過程中少一個功能損失並不大。其他的剩餘手指能基本完成整個前肢的主要功能。
c) 可以發展出很多附加功能——除了支撐爬行功能以外,隨著進化發展的需要,前肢功能的繼續得到提高,主要是發展出了抓握的功能。於是可以捕獵、爬樹等,而且在靈長類的進化中五指前肢由於抓握功能的鍛鍊和強化,進化出了靈巧的十指。奇蹟就此誕生。
當然,兩棲類後來也發展出偶蹄類、奇蹄類動物,人家1、2指也可以生存,不過終究無法進化到高等動物,因為1、2指無法完成複雜的動作。神話傳說裡的牛頭人之類的智慧生物後肢是隻有2指,但是前肢也是有4-5個手指的呀!
其實我認為4指才是最佳結構,你可以想象人類的基本活動裡有哪個動作是需要小指頭的,幾乎沒有。打鍵盤之類的動作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而不是生存的必要,並且如果人類真的只有4指,也會相應地發明出4指打字法。如果人類是4指,或許人類文明會發展得更快,因為更容易發展出2進位制的電腦科技。其實以10為進位制只是因為人類文明的起點就是用手指來計數,並不是10進位制很好用,相反地6進位制可能才是更好的選擇。
好啦,如果對你有用請幫我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