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楓葉紅情深緣

    血鈉低於130毫摩爾/升的病症。低鈉血癥的病因有:①體液丟失時,溶質丟失超過水分丟失,即低滲性脫水;②細胞外液量基本正常,但由於內分泌疾病而致電介質異常丟失。如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綜合徵(SIADH)或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紊亂時;③細胞外液容量過多,如輸入過多低滲液,腎功能排水障礙,表現為細胞外液鈉被稀釋,又稱稀釋性低鈉血癥。  低鈉血癥的症狀隨血鈉下降速度而異。如細胞容量改變而致低滲性脫水,可表現嚴重迴圈衰竭,肢涼、脈細、尿少,前囟凹陷;隨低鈉血癥發展,體液向細胞內轉移,可表現為腦細胞水腫的症狀,如嗜睡、萎靡、昏迷、驚厥。伴隨低鈉而表現為神經肌肉應激性改變,如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有時要與低鉀血癥鑑別。  低鈉血癥應治療原發病,對低滲性脫水可採用2/3滲或等滲含鈉液補充累積丟失。如血鈉低於120毫摩爾/升或水中毒時,宜採用3%氯化鈉溶液。有嚴重顱壓升高症狀時可用甘露醇等脫水劑。對SIADH,應限制水的入量,必要時給利尿劑,並適當補充由尿所丟失的鈉量。  重度低鈉<120mmol/L),中度低鈉<130mmol/L,輕度低鈉<135mmol/L血清鉀濃度低於3.5mmol/L,稱為低鉀血癥,多見於長期禁食或少食,鉀鹽攝入不足;大量嘔吐,腹瀉和長期應用速尿等利尿藥致鉀排出過多而引起。臨床表現以神經、肌肉功能障礙為主的病症,失鉀越多越快或同時伴有Na+、Ca+濃度增高,則症狀更明顯,低鉀血癥常與原發病的症狀相混雜,易延誤診斷,應加以重視。靜脈補鉀時,尿量須在30ml/小時以上,切勿過快或過量,嚴禁靜脈推注。 臨床表現 1.四肢軟弱無力,軟癱,腱反射遲鈍或消失,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 2.神志淡漠,目光呆滯,嗜睡,神志不清。 3.噁心,嘔吐,腹脹,腸麻痺。 4.心悸,心律失常。 診斷依據 1.長期禁食或少食,嘔吐,腹瀉,長期使用利尿藥而未補鉀。 2.乏力,腱反射減弱,神志淡漠,嗜睡,腹脹,腸麻痺,心悸,心律失常等臨床表現。 3.血清鉀低於3.5mmol/L。 4.心電圖顯示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和出現U波。 治療原則 1.積極治療引起缺K+的原發病,恢復正常飲食。 2.補充鉀鹽。 用藥原則 1.補鉀時,能口服儘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靜脈補充。 2.靜脈補氯化鉀,嚴禁推注,一般加入葡萄糖溶液滴注,濃度不要超過3%,滴速每分鐘不要多於80滴;每24小時滴入總量不要超過6g ̄8g。 3.當伴有酸中毒時,可改用碳酸氫鉀。 4.對伴有肝功能損害者,可改用穀氨酸鉀。 5.心臟受累明顯或伴有缺Mg時,可用L-門冬氨酸鉀鎂。 輔助檢查 1.根據引起低鉀血癥的原發病,作“A”和“B”項相應檢查,明確原發病的診斷。 2.在治療過程中,反覆檢查血液生化,心電圖,及時調整補鉀。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徵消失,血清鉀,心電圖恢復正常。 2.好轉:症狀體徵改善,血清鉀,心電圖基本恢復正常。 3.未愈:症狀體徵未改善,血清鉀低,心電圖異常。 專家提示 低鉀血癥發生率較高,其症狀常被原發病所掩蓋,易誤診。所以,對於長期少食,禁食,利尿或大量嘔吐,腹瀉患者,應及時補充鉀鹽。另外,在代謝酸中毒時,血清鉀可能不低,當糾正酸中毒後,可出現低鉀血癥,低鉀血癥常伴有低鈣,低鎂,它們的症狀相互混淆,應注意在補充鉀的同時補充適當的鈣、鎂。 1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裡你們家裡平時做的年夜飯都有那些必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