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孟曉雅

    假如是正常的人,沒有理由不參加的,還有很多事需要二兒子去辦理,再說啦,就是母親生前做了很多錯事兒,死者為大啊,能有什麼理由,能是什麼人啊,提出這樣的問題。

  • 2 # 夢裡畫酒

    提出這個問題的童鞋,個人表示很佩服,畢竟在這個從有史記載以來都講究“百善孝為先”的民族,有這個想法的人通常都是被鞭策的物件。嗯,扯遠了,我們就單純聊聊這個問題吧。

    首先,雖然不知道你為什麼提出這個問題,但作為一個具備正常情感理解的人,我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這個人的母親去世了,有點哀傷,希望他或她節哀順變”,然後才是思考這個提出問題的人背後存在怎樣的緣由促使他或她有了一個這樣更加悲涼的想法?

    都說人死之前,無論你是病入膏肓還是迴光返照,眼前總會出現過往人生的場景,可能是飛速流轉也可能是固定回憶,若你不是得道高僧,在這個年代個人慾望遠沒有超脫的年代,一輩子的遺憾該有的還是會有。因為我們都還活著,所以這些我們也不能言之鑿鑿,但我們在真正直面一個死去的人的時候,腦子裡多少也會有過這樣的思考:活著,終歸是一件很好的事啊!即便你有加不完的班,受不完的噁心氣,真要讓你死恐怕也不那麼坦然吧?

    母親死了,去不去參加葬禮,促使這種想法產生的理由差不多有三種:恨她,不熟,討厭她或者討厭參加她葬禮的其他人。

    第一種,恨她!對母親的憎恨,從傳統的眼光看來,大逆不道。她撫育你長大,含辛茹苦,到頭來你竟然最後一程都不願意送她,即便唯物主義告訴你人死即無,但人畢竟是情感的動物(正常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懂得感恩),如果這點覺悟都沒有,那你可能都算不上衣冠禽獸,從倫理道德上來說你應該“自裁”。但跳出這個侷限,再來想想,如果這個母親帶給你不幸的童年,並在你成年後仍對你的生活持續帶來噁心的影響,那麼產生這種念頭卻不足為奇了,因為對你而言,她的離去算是你的解脫,她的離去甚至是你走向幸福生活的起點!

    第二種,不熟。這種情況,有點白開水過“白開”的感覺。從小到大,在你生命裡,她是一個甚至連路人都比不上的人,因為在與路人擦肩而過一剎那你可能還記住了對方的臉,可對於這個本該根植於你靈魂裡的母親,卻如同迷霧裡的未知,永遠看不清。這種情況,因為一開始你和這個女人之間就沒有多少情感交集,她的葬禮對你而言可能只是道德上的感觸了吧。

    第三種,討厭。討厭嚴格意義上跟憎恨還是有區別的,不同於憎恨,討厭的心意沒有那麼決絕,有點“打你可嫌,罵你可憐”的雞肋,討厭過了頭,要麼變成高度的憎恨,要麼就是自我抹除記憶,從此再也不記起。

    說完三種情況,最後說一下:如果你是憎恨,那母親的葬禮可能你不去參加比較好,人活這一輩子都不容易沒必要給自己添堵,什麼倫理道德,只要不主動傷害社會就是最大的倫理道德了。如果你是不熟和討厭,建議還是仔細思考下,無論她生前如何,畢竟已死,作為一個自我情感道德找到高尚的人,不要失去這份自我的高尚!

  • 3 # Ay老谷

    生你養你的是誰?

    可能有些特殊的家庭對這個“養”字有不同的解讀,那就單說生吧。

    懷胎十月,含辛茹苦,即是愛情的結晶,也是生命的孕育。

    不管在你成人後經歷了什麼,母親的嚴家管教也好,或是對你不聞不問也罷。(極端家庭情況)

    單就一個生育之恩你這一輩子都還不清。

    摸摸你自己那跳動的心,問這樣的問題是人能問出來的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克萊因瓶和莫比烏斯環,在生活中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