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藥師

    茵陳為菊科植物濱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陳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的乾燥地上部分。性味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功能與主治】 清利溼熱,利膽退黃。用於黃疸尿少,溼溫暑溼,溼瘡瘙癢。一般多出現於治療黃疸、肝炎的中成藥。

    以下是所能查詢到的一些中成藥方劑,在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站均有登記。當然這也不是全部的,這是根據之前的中藥命名原則,一般以處方主要藥材名稱或縮寫並結合劑型命名,這裡的主要藥材一般都按君臣佐使,以君藥、臣藥為主,所以一般名字含茵的方中都有用到茵陳,並且在方中起主要作用。

    1、藏茵陳片(顆粒、膠囊 )

    2、茵陳酒

    3、茵花洗液

    4、茵梔黃片(顆粒、膠囊、軟膠囊、泡騰片、口服液、注射液)

    5、黃疸茵陳片(顆粒、膠囊)

    6、茵陳五苓丸(糖漿)

    7、茵陳五疸丸

    8、茵山蓮顆粒

    9、複方丹茵膏

    10、金茵利膽膠囊

    11、茵黃肝復顆粒

    12、茵陳退黃膠囊

    13、茵蓮清肝顆粒 (合劑)

    14、茵芪肝復顆粒

    15、茵膽平肝膠囊

    16、茵白肝炎顆粒(膠囊)

    17、茵梔益肝顆粒

    18、熊膽茵陳口服液

    19、靈芝茵陳膠囊

    20、複方茵陳糖漿

    當然,還有很多方中有用到茵陳的,但是名字中沒有茵字,是以功能主治➕劑型命名的中成藥,需透過藥品標準處方一一查詢,有興趣的可以透過一些專業的藥品標準資料查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7歲175還能在長高嗎能過18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