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rt張小玉
-
2 # 譚延博是譚延博
應該是能的,如果從表層含義上來看,看懂一件作品可以從最直接的視覺體驗上去看懂。例如草間彌生的大南瓜,視覺體驗佔據主導,當下的觀者也就看懂了,當然也包括你所提到的藝術家,也能看懂。
但看懂不是讀懂,藝術家往往在創作作品的同時會賦予作品更多的內涵,但並不一定都是多麼深刻得內涵,切勿過度解讀,請自行回想初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過度解讀只能讓作者無比尷尬。
但往往一個好的作品在不同人看來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是豐富多彩的當代藝術的特質之一,你看到的世界與我不同,你讀懂了你的作品,而我也讀懂了我的作品。
但如果有人在美術館告訴你他覺得他讀懂了作者的內心獨白。別扯犢子了,她可能是三毛轉世。
能呀!
能看懂其它藝術家的好作品,
所以才能借鑑並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呀!
來,
小玉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我們就以畫家畢加索為例吧。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印象派
我們的立體主義大師看到這幅《草地上的午餐》之後,
他一定是感受到了畫中的藝術之美:
一個是那帶著古典氣質的三角繪畫構圖但是又不是嚴格的透視關係,
一個是突破了古典了的不穿衣服的世俗女性的出現而不一定只畫美麗的女神維納斯。
這幅畫啟示畢加索,
藝術可以不拘泥三維形式,
也可以突破藝術等同於美的標準。
畢加索《草地上的午餐》
於是,
畢加索內化了馬奈的作品並融入了自己的立體主義風格,
創作了這幅立體主義的《草地上的午餐》。
完全不再講求古典繪畫的透視和比例關係,
同時也突破了畫中內容一定要是美的這個規矩。
可以說畢加索讀懂了馬奈畫中內容之外的東西,
並且繼承了這種創新和突破的藝術精神。
1956年,張大千和畢加索在法國合影
東西方藝術差別夠大了嗎?
但是1956年畢加索對張大千說自己對東方藝術十分嚮往,
同時這樣表達:“真正的藝術在東方”。
雖然也許就是一種客氣話,
但畢加索一定是從中國水墨畫中找到了優秀而珍貴的東西。
而張大千也在與畢加索會晤後,
把中國優秀的繪畫傳統與西方繪畫的精華有機結合,
開創了天與地融合的潑墨潑彩畫風。
張大千的潑墨彩
▼
所以,
我們常常說文人相輕,
自古以來無論東西方好像都是如此。
但是,
很多藝術家雖然道不同不相為謀,
但依然不影響他們彼此之間理解和欣賞對方的作品。
藝術,
也是在這種和而不同中向更豐富的程度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