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其實劉伯溫對朱元璋的帝王之路沒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不是說劉基沒用),這是相對他的盛名而言,不是說他關鍵時刻沒有起過作用。

    一、作用問題。劉基的盛名顯然是高於他的功績的,甚至可以說是高於他的能力,畢竟民間有神話某些喜聞樂見人物的習慣。正是因為作用不大,功勳不足,所以從爵位上,劉基只夠封伯,再比如他的官位——御史中丞,往高說是副國級,其實差不多就是副部級,這活計受累捱罵得罪人(而且是照死得罪那種),屬於“髒活累活”範疇的工作,就落到了民間神仙劉伯溫身上,當然您也可以說這是重用,只要您喜歡。

    二、朋黨之爭。浙東派和淮西派的勾心鬥角,讓老朱頭疼,但喜怒不形於色,也就靜靜的看著,到了老朱覺得他該死的時候,他也就真的死了,雖然當時老朱沒動劉基,但是死亡名單上已經給他預留了位置,這點毋庸置疑,從劉基參與進來的時候,他的結局就已經定下了,至於是真病死了,還是胡惟庸害死的,這些都沒有定論,因為沒有證據,所以每個人都有推測的權利,我認為,劉基死於老朱的默許,一個未下詔書,留了面子的賜死事件。他是派系主線,這與職務去留沒有關係,回家養老也不得善終。

    其實我是希望劉基是《明史》中的結局,病死,非人為所害。

    三、“半路出家”。劉基是後來加入的,最困苦的那段年月老朱身邊沒有這位民間大神,劉伯溫接受朱元璋邀請前去應天(南京)時(請注意,1360年,老朱南京都已經拿下了,劉基才去摘果子的),當時朱元璋已頗具實力,武有徐達、常遇春等眾多一流戰將,文有李善長等善謀之士,而劉基“入職”以後也無非就是個隨軍參謀。期間出過不少力,也力挺過老朱的正確意見,寫了不少報告,出了不少主意,但是可別把劉基的個人功績與整個謀士團混淆,不是所有“好事”都是劉基幹的。

    四、戰爭年月,領導人偏寵武將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僅僅有好主意還是遠遠不夠的,開疆擴土需要實幹家,甚至到了建國初期也是這樣,戎馬一生的君主總是自然不自然的喜歡這些能夠攻城掠地、策馬揚威、立竿見影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武將,為啥說立竿見影呢,內政政令很難一蹴而就,而武將攻城掠地打下來就是打下來了,結果很明顯,也極具誘惑力。

    五、雨神不雨。靈了多少次都沒用,關鍵是在大家形成慣性思維以後,突然不靈了,那劉基這個御史中丞還能不受彈劾,這得罪人的差事一旦被人找到把柄,絕對是會有一大票人落井下石的。

    綜合來講,雖然老朱也清楚劉基的個人功績,但是從始至終對劉基真的不怎麼樣,可以說是個人好惡吧,沒啥原因,就是不喜歡,功臣三十六就排位夠低了,封公侯伯竟然把劉大先生給落下了,後補了一個誠意伯,後說升爵劉基稍一推辭,老朱就絕口不提了,這哪是升爵,純粹就是試探。同為伯爵劉基的俸祿少三分之一,240石,汪廣洋是伯爵,年俸卻是360石。同為功臣的李善長,被封為公,年俸是4000石。劉基的俸祿早被老朱免了竟然還要為了不是自己過失的事情被罰錢,樁樁件件顯示,老朱對劉基真不咋地,但這也令我們對老朱(給劉基)的評價非常詫異,讚歎老朱不吝言辭(說便宜話又不用花錢):

    朱元璋——“(劉基)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薰衣草精油有助睡眠是吧?怎麼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