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老魏
-
2 # 從此不在賭博
長期發新股上市就圈錢 過兩年在減持在圈一次錢 管理者夥同資產大鱷狼狽為奸 硬是要把國民資產徹底吃乾淨 然後跑路出國移民 剩下一地雞毛的股市 最終倒閉才是結局
-
3 # 告別雨季731023
新股上市連續漲停,透支未來幾年業績,表面上看是投資者炒作的結果,實際上反映的卻是新股發行制度的嚴重缺陷。
缺陷一、發行定價機制存在嚴重問題。
目前,絕大部分的新股實行隱性的23倍市盈率紅線,以此來確定首發價格,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擬上市的眾多企業,其在發展潛力、盈利預期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別,對他們的首發價格實行統一的23倍市盈率的標準,顯然是極不合理的。其直接後果是,導致一些傳統行業、夕陽行業、或已過了發展巔峰期的行業,其新股發行價格被明顯高估。另一方面,對一些潛力巨大、發展後勁十足的新興高科技行業,其新股發行價格被明顯低估。
此外,相比於當前滬市平均才十二倍多的市盈率,二十三倍的新股首發價格明顯偏高。與歐美成熟市場相比,也是一樣偏高。這也是眾多在境外上市的所謂獨角獸企業挖空心思試圖迴歸A股的目的所在。
高企的發行價格,以及上市後投機資金的推波助瀾,致使新股上市後價格奇高、偏離價值就是很正常的事。
缺陷二、發行規模人為調控存在嚴重問題。
當前發行的新股,大多將流通規模控制在10%的標準。從本意上來講,監管部門的目的是減緩新股上市對市場資金抽血的壓力。但是,這種做法直接導致首發上市企業的流通股本被人為壓縮,使大盤股變成了中盤股、中盤股變成了小盤股、小盤股變成了迷你股,從而方便了投機資金對新股的控制和瘋狂炒作。
另外,人為控制發行規模,致使遠超流通股本規模的限售股持續解禁時對股價形成了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股價從上市時高點長期向下迴歸就可以預見了。
假設一下,如果新股發行時的流通股本規模能夠從10%提高到30%,那麼就有多兩倍的中籤者受益於新股發行。而另一方面,由於流通規模擴大,投機資金的炒作難度就會倍增。從這一點來說,控制新股發行規模,得利的是上市企業,因為其可以在上市解禁後以高於發行價減持套現更多資金。
當然,擴大首發企業的流通股本規模,就必須下調新股發行的數量,使新股發行與市場資金呈良性對應。
缺陷三、上市首日股價漲幅受限及T+1操作方式存在嚴重問題。
由於上市首日股價漲幅有44%的限制,再加上之後每日10%的漲幅限制,致使投機資金很容易以較小的資金量就可以將股價推上漲停板。而T+1的規則限制使得股價只能單邊推升,盤中無法做空。
假設一下,如果上市首日股價漲幅沒有限制,以及在上市首日執行T+0的規則。那麼,當股價推升到偏離價值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中籤者持續賣出,從而達到平抑股價的目的,很可能就可以讓股價在上市首日就回歸到正常估值水平。
-
4 # 股市第一桶金
這個問題問的好,其實非常簡單,我來回答一下。要解決大部分新股上市連續漲停,透支未來幾年業績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它三年以後再說。那個時候,很多有問題的股票,都會暴露出來。好的,以上內容就是我的回答,喜歡並認可土菜觀點的點關注和評論,謝謝大家。
回覆列表
只要不允許機構申購新股,新股全部只在網上申購,不進行網下發行,只需散戶申購。這樣新股上市就應該不漲了。有可能上市就橫盤,橫段時間就跌了。橫盤是機構在買進準備砸盤,砸下來再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