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 發病乳豬體溫升高至41~42℃,呈稽留熱,乳豬在吃乳後出現突然吐乳,持續腹瀉,大便呈糊狀,灰色、黃白或淡黃色。發病乳豬表現怕冷、嗜睡、厭食、口渴、喜飲水,全身顫抖、被毛蓬亂、毛孔顯現、步態不穩等症狀。患豬眼結膜潮紅,兩眼有多量的眼屎(黏性、膿性分泌物)。後期表現呼吸困難、消瘦、打堆。耳尖、乳頭、會陰、四肢末端皮膚髮紺,腹股溝皮內肉眼可見紫色的出血斑點,死亡快。病程一般為5~10 d,個別可達15 d,病程長者,眼睛有大量分泌物,眼瞼常黏連,抗生素治療無效 溫和型豬瘟 近年來,由於疫苗使用不當 (如操作不正規、疫苗稀釋時佐劑量達不到、疫苗存放不當等),豬營養水平達不到要求,環境汙染嚴重,應激因素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擾等;致使豬群的免疫力不夠堅強,受到強毒感染後經常發生非典型豬瘟,且常併發豬鏈球菌、胸膜肺炎、喘氣病等併發症狀,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損失。 1.發病特點: 溫和性豬瘟主要發生於經豬瘟疫苗免疫過的豬群,以經過l一2次疫苗免疫的豬群多發,發病後不表現豬瘟的臨床外觀症狀(眼屎膿狀糊兩眼、高燒發抖腰弓起、面板指壓不褪色、先屙幹屎後拉稀),病程長,可達2--3周,有的長達一月以上,患豬表現漸進性消瘦,仔豬死亡率高於大豬; 2.症狀特點: 病豬主要表現消化道症狀,在沒有繼發感染的情況下體溫一般正常,在38.5—39.5℃,採食量明顯下降,病程稍長者流口水,拉黃色稀糞,漸進性消瘦,後期衰竭死亡,一般情況很容易誤診成營養達不到要求或微量元素缺乏而延誤病情,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臨床症狀】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慢性型和溫和型的非典型豬瘟。最急性型:突然發病,高熱達41℃左右,可視粘膜和面板有針尖大密集出血點,病程l~3天,死亡率達100%。少見,多發於新疫區或未經免疫的豬群。急性型:病豬精神沉鬱,減食或厭食,伏臥嗜睡,常堆睡一起,呈怕冷狀。全身無力,行動遲緩,搖擺不穩。體溫達41℃以上稽留不退,死前降至常溫以下。初期眼結膜潮紅,後期蒼白,眼角處初期有多量粘液,後期轉為膿性分泌物,呈褐色而粘著兩眼。病初便秘,排出糞球狀,附有帶血的粘液或粘膜,發病5~7天后腹瀉,一直到死。有的病豬初期即可出現腹瀉,或便秘和腹瀉交替。在外陰部、腹下、四肢內側薄皮部有出血點或出血斑,病程長的出血斑互相融合形成較大的出血壞死區。在公豬包皮內常積有尿液,排尿時流出異臭渾濁有沉澱物尿液。亞急性型:病程長,可達21~30天。症狀與急性型相似,面板有明顯的出血點,耳、腹下、四肢、會陰等可見陳舊性出血點,或新舊交替出血點,扁桃體腫脹潰瘍,舌、唇、齒齦結膜有時也可見到。病豬行走搖晃,後軀無力,站立困難,以死亡轉歸。慢性型:病程長達1個月以上,體溫時高時低,病豬食慾不佳,精神沉鬱,消瘦,貧血,便秘與腹瀉交替,面板有陳舊性出血斑或壞死痂,注射退熱藥和抗菌藥後,食慾好轉,停藥後又不吃食。溫和型:病情發展慢,發病率和病死率均低,是由低毒力的豬瘟病毒引起的。體溫升高達40℃。面板常有出血點,但腹下多見淤血和壞死。大豬和成年豬都能耐過,仔豬死亡。妊娠母豬感染時可分別導致流產、木乃伊胎、死胎,生後的豬衰弱並打顫,新生豬殘廢或出生後很健康,但在幾天內忽然死亡。RT不知道
豬瘟 發病乳豬體溫升高至41~42℃,呈稽留熱,乳豬在吃乳後出現突然吐乳,持續腹瀉,大便呈糊狀,灰色、黃白或淡黃色。發病乳豬表現怕冷、嗜睡、厭食、口渴、喜飲水,全身顫抖、被毛蓬亂、毛孔顯現、步態不穩等症狀。患豬眼結膜潮紅,兩眼有多量的眼屎(黏性、膿性分泌物)。後期表現呼吸困難、消瘦、打堆。耳尖、乳頭、會陰、四肢末端皮膚髮紺,腹股溝皮內肉眼可見紫色的出血斑點,死亡快。病程一般為5~10 d,個別可達15 d,病程長者,眼睛有大量分泌物,眼瞼常黏連,抗生素治療無效 溫和型豬瘟 近年來,由於疫苗使用不當 (如操作不正規、疫苗稀釋時佐劑量達不到、疫苗存放不當等),豬營養水平達不到要求,環境汙染嚴重,應激因素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擾等;致使豬群的免疫力不夠堅強,受到強毒感染後經常發生非典型豬瘟,且常併發豬鏈球菌、胸膜肺炎、喘氣病等併發症狀,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損失。 1.發病特點: 溫和性豬瘟主要發生於經豬瘟疫苗免疫過的豬群,以經過l一2次疫苗免疫的豬群多發,發病後不表現豬瘟的臨床外觀症狀(眼屎膿狀糊兩眼、高燒發抖腰弓起、面板指壓不褪色、先屙幹屎後拉稀),病程長,可達2--3周,有的長達一月以上,患豬表現漸進性消瘦,仔豬死亡率高於大豬; 2.症狀特點: 病豬主要表現消化道症狀,在沒有繼發感染的情況下體溫一般正常,在38.5—39.5℃,採食量明顯下降,病程稍長者流口水,拉黃色稀糞,漸進性消瘦,後期衰竭死亡,一般情況很容易誤診成營養達不到要求或微量元素缺乏而延誤病情,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臨床症狀】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慢性型和溫和型的非典型豬瘟。最急性型:突然發病,高熱達41℃左右,可視粘膜和面板有針尖大密集出血點,病程l~3天,死亡率達100%。少見,多發於新疫區或未經免疫的豬群。急性型:病豬精神沉鬱,減食或厭食,伏臥嗜睡,常堆睡一起,呈怕冷狀。全身無力,行動遲緩,搖擺不穩。體溫達41℃以上稽留不退,死前降至常溫以下。初期眼結膜潮紅,後期蒼白,眼角處初期有多量粘液,後期轉為膿性分泌物,呈褐色而粘著兩眼。病初便秘,排出糞球狀,附有帶血的粘液或粘膜,發病5~7天后腹瀉,一直到死。有的病豬初期即可出現腹瀉,或便秘和腹瀉交替。在外陰部、腹下、四肢內側薄皮部有出血點或出血斑,病程長的出血斑互相融合形成較大的出血壞死區。在公豬包皮內常積有尿液,排尿時流出異臭渾濁有沉澱物尿液。亞急性型:病程長,可達21~30天。症狀與急性型相似,面板有明顯的出血點,耳、腹下、四肢、會陰等可見陳舊性出血點,或新舊交替出血點,扁桃體腫脹潰瘍,舌、唇、齒齦結膜有時也可見到。病豬行走搖晃,後軀無力,站立困難,以死亡轉歸。慢性型:病程長達1個月以上,體溫時高時低,病豬食慾不佳,精神沉鬱,消瘦,貧血,便秘與腹瀉交替,面板有陳舊性出血斑或壞死痂,注射退熱藥和抗菌藥後,食慾好轉,停藥後又不吃食。溫和型:病情發展慢,發病率和病死率均低,是由低毒力的豬瘟病毒引起的。體溫升高達40℃。面板常有出血點,但腹下多見淤血和壞死。大豬和成年豬都能耐過,仔豬死亡。妊娠母豬感染時可分別導致流產、木乃伊胎、死胎,生後的豬衰弱並打顫,新生豬殘廢或出生後很健康,但在幾天內忽然死亡。RT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