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僧”是指明末清初四個出家為僧的畫家,也有人稱之“明末四僧”。他們是:朱耷(八大山人)、原濟(石濤)、髡殘(石溪)、漸江(弘仁)。
前兩人是明宗室後裔,後兩人是明代遺民,4人均抱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他們借畫抒寫身世之感和抑鬱之氣,寄託對故國山川的熾熱之情。藝術上主張“借古開今”,反對陳陳相因,重視生活感受,強調獨抒性靈。
朱耷,號八大山人,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八大山人的畫非常簡單,常常只有一兩筆,勾出一條魚、一隻鳥,姿態十分奇怪,常常使人覺得有人的表情,好像孤獨憤怒的人,用冷冷的眼神看著這個世界。
有時候,畫家會把自己的表情、姿態和心理上的感受,不知不覺地畫在物件的身上。八大山人的畫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我們只要一看他的畫,就可以感覺到這個畫家的孤獨、悲憤、狂傲的心情。
石濤,清代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法名原濟,一作元濟。本姓朱,名若極。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石濤也是明朝皇室的後代,做了和尚以後,把滿腔亡國的悲哀寄託在書畫裡。
他畫很多山水,用筆用墨很自由。他說:“縱使筆不筆,墨不墨,自有我在。”這是表示他非常勇於創造,敢用新的方法來畫畫。別人看他的畫,批評他的筆法和以前人不一樣,用墨和以前人不一樣,他也不在乎。他覺得畫畫應當有一個“我”在,也就是要有自己的畫法,自己的風格,自己的面目;不要跟別人一樣,不要失去自己的個性。
石濤有很長一段時間住在黃山上。黃山的風景給了石濤很多靈感。他不模仿古人的畫法,卻以黃山真實的風景為物件,畫了很多精彩的畫。
弘仁,字漸江,清畫家。明朝亡了以後,他就出家做了和尚,長時間住在黃山上,一生以畫黃山為專業。
漸江的畫,多半用很乾燥的筆,畫出黃山的懸崖絕壁。比較起來,八大山人和石濤畫畫時用的水分,都比漸江多得多。漸江的畫像元朝的倪瓚,但是比倪瓚的畫還要孤高。
我們看漸江的畫,可以感受到一種高山上的寒冷,好像連空氣都凍結成玻璃。這種效果很令人奇異。梅清畫的黃山就很縹緲,他畫的黃山的雲煙,一縷一縷,在四處飛動,好像連山也要飛起來似的。
石谿,法號髡[kūn]殘,他的畫是四僧裡最溫暖的一個。他用筆很細密,畫面密密麻麻,很少留空白。這一點很像元朝的王蒙。
他在四僧中,是顏色用得比較重的一個。如果拿他的畫和漸江比較,立刻可以看出來:漸江的畫面很乾淨,皴法很少,大部分都是空白,好像鏡子一樣;石谿的畫則繁繁複復,一層一層地堆疊。
這四個和尚,可以代表明朝亡了以後,中國無數的優秀畫家。他們隱居在山林裡,寫詩作畫,創造了很精彩的作品。
“清初四僧”是指明末清初四個出家為僧的畫家,也有人稱之“明末四僧”。他們是:朱耷(八大山人)、原濟(石濤)、髡殘(石溪)、漸江(弘仁)。
前兩人是明宗室後裔,後兩人是明代遺民,4人均抱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他們借畫抒寫身世之感和抑鬱之氣,寄託對故國山川的熾熱之情。藝術上主張“借古開今”,反對陳陳相因,重視生活感受,強調獨抒性靈。
孤獨悲憤的八大山人朱耷,號八大山人,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髮為僧,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八大山人的畫非常簡單,常常只有一兩筆,勾出一條魚、一隻鳥,姿態十分奇怪,常常使人覺得有人的表情,好像孤獨憤怒的人,用冷冷的眼神看著這個世界。
有時候,畫家會把自己的表情、姿態和心理上的感受,不知不覺地畫在物件的身上。八大山人的畫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我們只要一看他的畫,就可以感覺到這個畫家的孤獨、悲憤、狂傲的心情。
自有我在的石濤石濤,清代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法名原濟,一作元濟。本姓朱,名若極。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石濤也是明朝皇室的後代,做了和尚以後,把滿腔亡國的悲哀寄託在書畫裡。
他畫很多山水,用筆用墨很自由。他說:“縱使筆不筆,墨不墨,自有我在。”這是表示他非常勇於創造,敢用新的方法來畫畫。別人看他的畫,批評他的筆法和以前人不一樣,用墨和以前人不一樣,他也不在乎。他覺得畫畫應當有一個“我”在,也就是要有自己的畫法,自己的風格,自己的面目;不要跟別人一樣,不要失去自己的個性。
石濤有很長一段時間住在黃山上。黃山的風景給了石濤很多靈感。他不模仿古人的畫法,卻以黃山真實的風景為物件,畫了很多精彩的畫。
孤高寒冷的漸江弘仁,字漸江,清畫家。明朝亡了以後,他就出家做了和尚,長時間住在黃山上,一生以畫黃山為專業。
漸江的畫,多半用很乾燥的筆,畫出黃山的懸崖絕壁。比較起來,八大山人和石濤畫畫時用的水分,都比漸江多得多。漸江的畫像元朝的倪瓚,但是比倪瓚的畫還要孤高。
我們看漸江的畫,可以感受到一種高山上的寒冷,好像連空氣都凍結成玻璃。這種效果很令人奇異。梅清畫的黃山就很縹緲,他畫的黃山的雲煙,一縷一縷,在四處飛動,好像連山也要飛起來似的。
繁複溫暖的石谿石谿,法號髡[kūn]殘,他的畫是四僧裡最溫暖的一個。他用筆很細密,畫面密密麻麻,很少留空白。這一點很像元朝的王蒙。
他在四僧中,是顏色用得比較重的一個。如果拿他的畫和漸江比較,立刻可以看出來:漸江的畫面很乾淨,皴法很少,大部分都是空白,好像鏡子一樣;石谿的畫則繁繁複復,一層一層地堆疊。
這四個和尚,可以代表明朝亡了以後,中國無數的優秀畫家。他們隱居在山林裡,寫詩作畫,創造了很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