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91257647697

    歡迎關注【懂茶帝】,其實,關於這個話題,曾經有媒體高度關注過,還有相關人士特地做了一次實驗:找來了一個全新的不鏽鋼水杯,在裡面泡上茶,蓋緊杯子,靜止存放了72個小時。結果杯子出現了“腐蝕”。然後“專家解釋”說不鏽鋼中含有鉻,會釋放到茶水中。

    鉻是一種有毒重金屬,於是得出結論:不能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毒!這一結論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那事實到底如何呢?

    不鏽鋼也會生鏽

    “不鏽鋼”這個名字會自然地讓人們認為這種鋼材不會生鏽,而事實上,不鏽鋼並不是“金剛不壞之身”,它只是相對不容易發生鏽蝕而已。

    不鏽鋼的耐腐蝕能力主要取決於其中鉻元素的含量。當不鏽鋼中鉻的含量達到12%時,在大氣環境或氧化環境中,鉻可以自發形成一層薄薄的鈍化膜,阻止進一步的氧化與腐蝕,因此日常使用時一般不會生鏽。但是,在遇到酸、鹼、鹽(鹼性物質對不鏽鋼的影響相對較弱)等物質或者鈍化膜被破壞的時候,腐蝕的情況還是可能發生。

    也就是說,要腐蝕不鏽鋼,需要強腐蝕條件很長時間,才可能出現肉眼可見的腐蝕結果。而茶水接近中性,離子強度也很低,幾乎不具有腐蝕性,更不可能在幾十個小時內導致可見的腐蝕。

    食品生產中大量的裝置都是不鏽鋼的,酸性更高、時間更長,如果幾十個小時泡茶就能出現肉眼可見的腐蝕,那麼那些裝置用不了多久就得更換了。上述試驗所出現的“腐蝕”,最大的可能,是茶垢沉積在杯子上。

    從劑量看危害

    不鏽鋼中的確含有鉻,鉻在理論上也有可能遷移到水中。但用於餐飲容器的不鏽鋼有國家標準,規定了在特定條件下的遷移量。

    考慮到鉻(特別是六價鉻化合物)的健康風險,世界各國都針對不鏽鋼食具中鉻成分的遷移量制定有嚴格的規定。在中國的相關國家標準中規定,不鏽鋼器皿的鉻遷移量應不超過0.4毫克/平方分米,而這個遷移量的測定方法是在4%的醋酸溶液中煮沸30分鐘然後浸泡24小時。4%的醋酸溶液pH值約為2.5,將一塊不鏽鋼丟在裡面煮沸30分鐘再浸泡24小時後,每平方分米表面遷移出的鉻不應超過0.4毫克。

    而與醋酸溶液不同,茶水只有非常微弱的酸性(茶水的pH根據種類和濃度各不相同,通常在5-7之間),對不鏽鋼的腐蝕作用也要小得多。假設用pH為5.5的茶水來做這樣的浸泡實驗,要想遷移出0.4毫克的鉻,大約需要246個小時,也就是連續浸泡10天,這還得是在保證不鏽鋼表面沒有鈍化膜存在、反應一直髮生的前提下才能達到。

    在實際情況中,茶水不會在不鏽鋼杯裡沸騰30分鐘,再考慮上鈍化膜的因素,實際反應速度還會更慢。因此,只要你使用的不鏽鋼杯子是符合標準的產品,一杯茶別放太久(如果真把茶水放上好幾天,發黴變質恐怕才是首先需要擔心的問題),就不用擔心遷移出的鉻元素超標了。

    食物是如此複雜的體系,在如今越來越先進的檢測技術下,檢測出“有害成分”完全正常。但還是那句話:“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現實中正常盛裝食物,即使會有鉻的析出,也遠遠到不了“有害”的量。所謂的“不鏽鋼杯泡茶釋放的鉻對人體有害”,從實際資料看,是站不住腳的。

    但小懂在這裡要提醒的是,不鏽鋼茶杯雖然不像傳說的那麼恐怖,但它的確不是最好的茶具,我們日常泡茶最好選用陶器、瓷器或玻璃材質的茶具,這也是現在最主流的茶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國作家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