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南北朝·柳惲《搗衣詩》)
白話譯文:水邊平地有樹葉飄落,隴首已是秋季,雲在天際飄揚。
2、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白話譯文: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3、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白話譯文:秋風吹來啊陣陣清涼,洞庭起浪啊落葉飄揚。
4、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白話譯文:秋雨料峭,寒意肅然,北風蕭瑟,秋江清爽。
5、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白話譯文:長風陣陣吹動茅草,野火點點燃燒枯桑。
6、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唐·杜牧《秋夕》)
白話譯文:秋景有秋夜,精美的銀色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畫屏上添了幾分清冷之色。
7、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白話譯文:極目天宇,寥廓秋空中,偶爾飛過一隻小鳥.秋深時分,地面上升起裊裊炊煙,也帶著絲絲寒意。
8、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白話譯文: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
9、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元·白樸《天淨沙·秋》)
白話譯文:天邊只有夕陽和殘留的晚霞,一個孤零零的小村落裡只有一點冬天的薄霧、一棵老樹和幾隻烏鴉,忽然,一隻鳥兒飛掠而下。
10、《九月》——海子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 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 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 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 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
隻身打馬過草原
擴充套件資料:
《九月》創作背景
《九月》一詩寫於一九八六年,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海子已經從北京大學畢業到中國政法大學任教近三個年頭。
應該說,此時的海子思想上是相對較成熟的,對於世界、生存、死亡、時間與空間等已經建立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認識框架。這首詩就是詩人思考的結果,認識的反映,它以充滿神秘色彩、閃爍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獨具特色的語言構造,對上述事物進行了詩性的言說與燭照。海子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是很深刻的,從存在主義哲學出發自然就可以解開海子詩歌中的重要思想環節。
作者簡介
海子(1964一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省安慶人,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
1、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南北朝·柳惲《搗衣詩》)
白話譯文:水邊平地有樹葉飄落,隴首已是秋季,雲在天際飄揚。
2、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白話譯文: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3、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白話譯文:秋風吹來啊陣陣清涼,洞庭起浪啊落葉飄揚。
4、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白話譯文:秋雨料峭,寒意肅然,北風蕭瑟,秋江清爽。
5、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白話譯文:長風陣陣吹動茅草,野火點點燃燒枯桑。
6、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唐·杜牧《秋夕》)
白話譯文:秋景有秋夜,精美的銀色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畫屏上添了幾分清冷之色。
7、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白話譯文:極目天宇,寥廓秋空中,偶爾飛過一隻小鳥.秋深時分,地面上升起裊裊炊煙,也帶著絲絲寒意。
8、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宋·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白話譯文: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
9、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元·白樸《天淨沙·秋》)
白話譯文:天邊只有夕陽和殘留的晚霞,一個孤零零的小村落裡只有一點冬天的薄霧、一棵老樹和幾隻烏鴉,忽然,一隻鳥兒飛掠而下。
10、《九月》——海子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 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 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 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 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隻身打馬過草原
擴充套件資料:
《九月》創作背景
《九月》一詩寫於一九八六年,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海子已經從北京大學畢業到中國政法大學任教近三個年頭。
應該說,此時的海子思想上是相對較成熟的,對於世界、生存、死亡、時間與空間等已經建立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認識框架。這首詩就是詩人思考的結果,認識的反映,它以充滿神秘色彩、閃爍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獨具特色的語言構造,對上述事物進行了詩性的言說與燭照。海子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是很深刻的,從存在主義哲學出發自然就可以解開海子詩歌中的重要思想環節。
作者簡介
海子(1964一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省安慶人,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