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少爺
-
2 # 小小芷菲
總書記有講話說: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堅決抵制、反對黨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
這是最高的講話精神,是萬分正確的,所以各領域必須堅決執行,尤其是影視、文化方面,更要貫徹,甚至要舉一反三。
那就不光要糾正黨史上的,還有其他歷史方面的,尤其對已經形成定論的歷史人物的解讀和側寫。
所有涉及歷史題材的,特別是那些大投資的影視劇,必須要避免踩這個坑,否則輕則刪減的不像話,重則播不了,投資打了水漂。
所有涉及歷史人物的,沒有史料支撐的,都不能瞎說,以前那些所謂“解密”、“起底”、“戲說”、“秘史”啊之類的,現在都見不到了,這個錯誤不能犯。
拿《長安十二時辰》來說,其實化名並不影響大家看劇,因為你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不知道的自媒體也會扒給你看,但是劇中不能這樣。沒有史料表明李林甫做過這些事,岑參參與過靖安司破案,賀知章這麼正直,所以統統都得用化名,要不然會誤導青少年,甚至是歷史虛無主義。
影視劇裡的歷史方面,稍不注意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有時候為了滿足獵奇心理,吸引關注,製造話題等,虛構或者誇大甚至錯誤解讀、顛覆歷史,這就很厲害了。
比如那麼多狗血的抗戰神劇,宮鬥劇等等。
改了名字的歷史人物,也有利於編劇稍微進行加工,有利於反臉譜化表演。李林甫改成了林九郎之後,如果不是瞭解情況的人,似乎不大看出來右相是個奸臣吧,說得話都很有道理啊。同樣的,詩人岑參也可以是個破案高手。
一、不採用原著裡面的真實姓名,也表示了對原著的尊重,畢竟電視劇翻拍出來跟原著還是有很大出入的,在細節和人物的表現上都跟原著有著不同的效果,所以如果直接用原著裡面的真實姓名的話,會很容易讓觀眾誤解。而且導演在拍電視劇的時候,也不可能完完全全按照原著來拍攝,很多小細節做了改變之後,跟原著不一樣。這樣會使看過原著的人混淆,分不清到底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構的。
二、而且這部電視劇是翻拍的,在廣電局方面如果在人物的名字上沒有做改變,原原本本的照搬歷史書裡面的名字,相信廣電局那邊也不會輕易讓他們透過的,畢竟這是一部小說,具有教育意義和傳播意義,如果被傳播出來的資訊和效果不好,而採用了原著裡面的真實姓名,這樣子對歷史是有非常大的影響。
三、利用別的名字代替,其實也很好的避免了今後出現任何情況和不好的效果時要付出的責任。其實一部改編的小說劇主要演員能夠真實投入劇情沒有太離譜用什麼名字都是可以的,完全不會影響整部電視劇的效果。看過長安十二辰的人應該都知道里面的演員,每個人都非常的投入和真實。劇情非常的富有邏輯性,而且名字也不會非常的突兀,很有代入感,反正我看的是津津有味。
四、即使是換了名字,但是大概的歷史事件還是能夠清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其實不用原著的名字是為了加強觀眾對演員的記憶,採用一個新的名字更加具有代替性,如果用原著裡面的真實姓名,反而會只記得這個姓名而記不住演員的臉,新的名字新的代號,當我們想起這部劇的時候,就會知道他是誰演的,這對演員來說也是一種潛在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