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逸45

    古代簒位皇帝非常多,你說他們都是明君,我不能苟同,這裡列舉一些比較有名的篡位皇位。

    李世民: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李世民的篡位是名氣最大的,殺兄弒弟軟禁父親,這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也是在這種心懷內疚的過程中勵精圖治,讓貞觀年間達到了歷史的巔峰,篡位者也只有他一個人是明君。(有人說李世民干涉史官寫史,這一點我不認同,如果他干涉的話玄武門事件絕不會在史書出現,隨便什麼理由都可以掩蓋成他不知道的結果。李世民看當代史官寫史是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不能等他過去了再照,現在就照才能正衣冠。)

    胡亥:也稱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蘇的弟弟。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途中時,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謀殺了其兄扶蘇後就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楊廣:可謂是皇帝中的一個奇葩,最荒淫無度、好大喜功,修建了造福後世的大工程京杭大運河,卻因大興土木,耗費國力,又不斷徵集沿途美女,造成國民怨聲載道,北征突厥、東征高麗,無一成功卻造成了全國各地起義軍紛紛起兵。當他覺得全國百姓反對他時,他就躲到江都一厥不振,坐以待斃最後死以禁衛軍之手。

    趙匡義:燭光釜影的主角,繼位後,卻先後直接或間接害死趙廷美、德昭,使得太祖無後,而另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使得自身皇位得以穩固。但生平政績平平,沒有什麼建樹。

  • 2 # 彼岸歷史

    這個問題有待商榷:歷史上篡位的帝王不少,但雄才大略的卻不多。單舉幾個叫得上名來的。

    吳王闔閭。“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這首詩是後人寫給著名刺客專諸的。劍是“魚腸劍”,被刺者是吳王僚,幕後主使和受益上位者是公子光也就是吳王闔閭。此人篡位純屬心理不平衡,他認為僚奪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王位,所以導演了這麼一出恐怖大戲。闔閭的生平亮點不多,能拿得出手的成績就是打散了當時的巨無霸楚國。其實就連這事也不是他主動做的,伍子胥在後面攛唆,大軍事家孫武實際操作。攻入楚國國都郢後,闔閭就做了一件事:在楚王后宮裡呆了八個月,然後就被秦、楚聯軍給攆回來了。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闔閭的氣魄和格局了。

    秦二世胡亥。不同於其他篡位者的是,他是後世亡國君裡的一個笑話:他是歷史上的第二個“皇帝”(之前最大是王),但從謀劃、實施篡位、上臺、執政到身死國滅,都是趙高辦的,胡亥至死都是一個傀儡,更別說治國業績了。

    劉裕、劉劭、蕭道成、蕭衍、陳霸先。東晉末年,天下大亂,成就了一個平民英雄劉裕,並於公元420年篡晉自立,其治內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為江南的穩定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譽為“南朝第一帝”。繼任的劉義隆再接再厲,三十年盛世,開創“元嘉之治”。但“君子之澤,三世而斬”,公元453年2月,太子劉劭因巫蠱事洩,弒父並欲自立,結果僅兩個月就被其弟武陵王劉駿所殺。劉劭的破壞力在於推倒了“多米諾骨牌”:蕭道成、蕭衍、陳霸先在100餘年間先後以權臣上位,“篡位”成為南朝的主旋律。

    宋太宗趙光義。他的上位是一樁歷史懸案,“燭光斧影”、“金匱之盟”,以及兩個侄子(趙徳昭、趙徳芳)的非正常死亡成為他篡位的不確定證據。他是一個典型的政客型帝王,在位期間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北宋的內政外交軍事在他手裡埋下了沒落的伏筆。

    篡位、奪位,只是皇室權力鬥爭的一種表現形式,和上位者的能力和魄力沒有直接關係,所以,篡位者不一定是昏君,而正當接班人也不一定是明君。僅此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灌籃高手:面對澤北的防守壓制,流川楓為何會命中率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