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弓目

    當然是李鴻章定的。一是北洋水師本來就是為李鴻章發家致富服務的,是李鴻章賣國吃回扣的工具。二是李鴻章正是委託丁汝昌掌握軍隊,而不是其它朝廷“忠實鷹犬”。北洋只知李鴻章,何來“大清”“老佛爺”。後來的袁世凱也是學的李鴻章的這個“秘方”。

  • 2 # 立志成蟲

    應該是李鴻章決定的,丁汝昌是淮軍舊部也是安徽同鄉,在長江水師當過差。因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漢人官僚勢力崛起了,兵自己招軍餉經費主要靠“厘金”來加重盤剝民眾特別是商人,晚清時朝廷對地方的兵權財權人事權的控制逐漸減弱,畢竟打仗辦洋務要靠漢人官僚。北洋海軍提督這官兒是大,大的過兩江總督嗎?不是湘系淮系出身的兩江總督馬新貽大白天眾目睽睽之下被人刺殺了,“刺馬”案成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此後兩江總督的職務被湘系淮系把持近30年,清廷又能怎麼樣呢?清廷和漢人官僚達成了利益平衡,漢人官僚仍然效忠於清廷,但是清廷必須要給足夠的權力和利益,人事權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既然是李鴻章主持建立北洋海軍,那北洋海軍的大部分事務就是由李鴻章決定了

  • 3 # 陳悅漫步海邊

    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事件後,清政府命令南洋大臣、北洋大臣分別籌辦南、北洋海軍,因而對於北洋海軍的籌畫乃至人事任命,北洋大臣李鴻章是有很大的決定權的。但北洋海軍的領導人物這種高階職務的人事任命,也並不是李鴻章能夠直接作主,李所擁有的是提名和推薦權。最終決定使用丁汝昌與否的權力,是緊握在清王朝中央的手中。

    李鴻章是在1877年上奏清廷,請求將淮軍將領丁汝昌留用在北洋海防,獲得允准後,丁汝昌才得以在北洋學習海軍事務,後來在1881年被清政府任命統領北洋水師。到了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後,丁汝昌的提督職務仍然是清政府諭旨任命的。

    另外有個小的細節需要補充一下,現代很多人認為李鴻章任命丁汝昌統帥海軍,是因為和丁有很好的私情,屬於任用私人。實際上丁汝昌和李鴻章並沒有什麼密切的私人關係,相比起衛汝貴、葉志超等淮軍將領,銘軍出身的丁汝昌和李鴻章的關係比較疏遠,就算到了後來擔任北洋海軍提督後,丁汝昌在李鴻章面前也不是很能說得上話。

    李之所以選擇丁汝昌統領海軍,最最關鍵的原因是丁是淮系將領,立過戰功,而且沒有背景、沒有勢力、沒有官職,人也老實聽話,僅此而已。

  • 4 # 不沉的經遠

    丁汝昌能出任北洋水師提督是慈禧和光緒決定的,李鴻章只是提名而已。

    很多人總覺得在晚清時李鴻章是一個權臣。實際上清政府對於滿漢之防一直很在意,對於漢人督撫手中的權力都很小心。李鴻章為人愛惜羽毛,自然也是非常注意這一點,在任上一直很謹慎,不敢輕易越權。因此他能自主做決定的事情實際上不多,這北洋水師提督自然也不例外。

    李鴻章受命籌建海防時,確實打算從自己的淮軍體系裡選一個人來負責北洋水師的具體事務,以便日後方便控制北洋水師。不過由於北洋水師負責北洋海防,事關京畿地區防務,他也是非常小心。從開始決定讓丁汝昌協辦海防時,就上奏清廷,說明了自己的打算,等到朝廷批准以後才讓丁汝昌出任督操一職。

    而在北洋水師初步成軍時,雖然一直是丁汝昌負責北洋水師的具體事務,但是李鴻章也是老老實實上奏,說明丁汝昌的功勞,建議任命他為水師提督。最後清廷經過朝議,光緒和軍機處都認為李鴻章的建議得體,最終下旨同意。

    所以丁汝昌能出任北洋水師提督一職,雖然李鴻章的意見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最後能拍板的,還是光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啟辰D60怎麼樣?這車靠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