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事隨風

    辰時。

    辰時,拼音:【chén shí】

    辰時即食時,又名早時等。

    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上午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

    子時(23時至01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丑時(01時至03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寅時(03時至05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卯時(05時至07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辰時(07時至09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華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

    巳時(09時至11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午時(11時至13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申時(15時至17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

    酉時(17時至19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戌時(19時至21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

    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亥時(21時至23時)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時辰由來

    觀天象的最佳時機應是夜深人靜、繁星滿天的時候。

    子夜時分(二十三點至一點),古代華人民(天文學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聽得周圍有細碎的聲音,低頭一看,原來是老鼠在活動。

    天長日久,古代華人民發現鼠類出沒頻繁的時刻是子時。

    於是,子時便與鼠聯絡在一起,成了「子鼠」,並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屬相的第一位。

    「馬無夜草不肥」,牛當然也是如此。

    農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農家的大事。

    丑時(一點至三點),農家自會起身喂牛。

    牛與丑時聯絡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點至五點,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

    於是,虎與寅時相聯絡,有了「寅虎」。

    五點至七點,天亮了,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

    於是,兔子與卯時相聯絡,便有了「卯兔」。

    七點至九點,是容易起霧的時刻。

    據說龍能騰雲駕霧,大霧之中才會「神龍見首不見尾」。

    不過龍是傳說中的動物,或者說是人用幾種動物的「零件」拼湊起來的「人造動物」,在現實中看不到,只有大霧濛濛之中,人們才會產生龍的幻象。

    如此,龍才會在辰時的霧中「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懷孕時十天左右肚子會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