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89703360709

    註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遊,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浸:泡在水中。  

    3.子規:布穀鳥。  

    4.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5.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6.“瀟瀟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注:"江南吳二孃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淒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7.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云云,亦有出處。《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台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8.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這裡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髮,悲嘆衰老。  

    9.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10.白髮:老年  

    11.瀟瀟:形容雨聲  

    賞析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春,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淨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瀟瀟暮雨中,布穀鳥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鬱,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譯文   山腳下蘭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  松林間小路清淨無泥。  傍晚細雨中布穀鳥時不時啼鳴叫著。  誰說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  門前的流水還能執著地奔向西方呢!  不必因為煩惱而抱怨年老,而過度感慨時光的流逝。

  • 2 # 淑莉大百科

    這句話的意思是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穀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短浸溪:指初生的蘭芽浸潤在溪水中。瀟瀟:形容雨聲。子規:杜鵑鳥,鳴聲淒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三月作者遊蘄水清泉寺時所作,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所作。蘄水,縣名,即今湖北浠水縣,距黃州不遠。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淨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瀟瀟暮雨中,布穀鳥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談女朋友到結婚,一共要花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