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喝花露水的仙女

    “三界”一為欲界,二為色界,三為無色界,三界在人身中,煉精者可超欲界,煉炁者可超色界,煉神者可超無色界。 五行  有兩種說法,1.佈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進行、止觀行。2.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聖行是指菩薩修習戒定慧三業;梵行是指菩薩以清淨心去運用慈悲,為眾生拔苦與樂;天行之天是天然之理的意思,菩薩順著天然之理,而成妙行,叫做天行;嬰兒行之嬰兒是譬喻人天小乘,菩薩以慈悲之心,示現人天小乘之行,叫做嬰兒行;病行是菩薩為度眾生,以大慈悲心與一切眾生同受煩惱與病苦。

  • 2 # 玩吧撒

     三界五行,是佛教用語三界和五行的簡略說法。   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  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慾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   欲界再分三界:   天界:天道、阿修羅道(鬼神道)   人界:人道、畜生道   地界:餓鬼道、地獄道 色界  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禪十八天皆屬之;   初禪天:不需分段食,故無鼻、舌兩識,唯有眼、耳、身、意四識,有喜愛而與“意識”相應,有樂受而與三識“眼、耳、鼻”相應。 二禪天:只有第六識,但比較不穩定,會動念。   三禪天:只有第六識,比較穩定,不會動念。   四禪天:只有第七識。 無色界  無色界,梵語a^ru^pya-dha^tu,巴利語aru^pa-dha^tu。又作無色天、無色行天。與欲界、色界共稱三界。即指超越物質(色)之世界,厭離物質之色想而修四無色定者死後所生之天界。謂此界有情之生存,固無色法、場所,從而無空間高下之別,然由果報之勝劣差別,則分為四階級,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四空處,故又稱四無色、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四空天、四空、無色界諸天;若三界分為九地,則此四界相當於後半之四地,而一一附加‘地’字稱呼,例如‘空無邊處地’等。復以其屬於天界,故有時亦一一附加‘天’字,稱為‘空無邊處天’等。   初禪到四禪是屬於色界,五定到八定是屬於無色界。要離開欲界才能進入色界,離開色界才能進入無色界。能離開三界,又能入三界,這是解脫者於三界出入自在。住居於禪定、而只存識心,謂之無色界。但即使四禪八定(世間定)具足者,其修禪仍依緣而有迎、拒之心,未能如修出世間定者一般涅盤從而解脫一切諸苦煩惱。 編輯本段道教解釋三界  “三界”指天,地,人三界。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總的來說,道教的思想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認為在“三界”和“五行”這個範圍裡是有生有死,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脫離這個範圍,不受這個範圍約束,可以自由自在,長生不老。 編輯本段仙學解釋三界  “三界”一為欲界,二為色界,三為無色界,三界在人身中,煉精者可超欲界,煉炁者可超色界,煉神者可超無色界。 五行  有兩種說法,1.佈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進行、止觀行。2.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聖行是指菩薩修習戒定慧三業;梵行是指菩薩以清淨心去運用慈悲,為眾生拔苦與樂;天行之天是天然之理的意思,菩薩順著天然之理,而成妙行,叫做天行;嬰兒行之嬰兒是譬喻人天小乘,菩薩以慈悲之心,示現人天小乘之行,叫做嬰兒行;病行是菩薩為度眾生,以大慈悲心與一切眾生同受煩惱與病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佛教的護法神都有哪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