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琴產生至今,歷代都有對古琴的記載。
周朝:作為宮廷裡雅樂伴奏,以彈右手散音為主,弦數由五至二十七絃不等。主要作為歌唱的伴奏。作為純器樂彈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見於《呂氏春秋》、《列子》)。著名琴師有春秋時期的鐘儀、師曠,戰國時期的伯牙、雍門周。著名琴曲有《高山流水》、《陽春、白雪》。
漢朝:七絃琴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有相當發展。著名琴論專著有桓譚的《新論》、蔡邕的《琴操》、揚雄的《琴清英》、劉向的《琴說》。著名琴曲有《聶政刺韓王曲》、《蔡氏五弄》、《別鶴操》、《飲馬長城窟》。
魏晉南北朝:出現一批嚮往超世隱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晉時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時代的戴喁、宗炳、柳惲和柳諧。其他著名琴家有魏晉的蔡琰(文姬)、阮咸、劉琨。著名琴曲有《廣陵散》、《酒狂》、《梅花三弄》、《烏夜啼》及現存最早的文字譜《碣石調幽蘭》(南朝梁丘明所傳)。重要琴論專著有嵇康的《琴賦》、謝莊的《琴論》、麴瞻的《琴聲律圖》、陳仲儒的《琴用指法》。
隋唐:唐曹柔發明減字譜,制琴術的發展。著名琴人有:隋的李疑、賀若弼、王通、王績和唐的趙耶利、董庭蘭、薛易簡、陳康士、陳拙。著名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離騷》、《陽關三疊》、《漁歌調》。琴論專著有薛易簡的《琴書正聲》。
宋元:一弦、二絃、七絃、九絃琴的製作。閣譜、江西譜、浙譜的流行。北宋時調子(琴歌)的盛行。北宋的琴僧系統,琴僧有夷中、知白、義海則全、照曠。文人琴家有歐陽修、沈遵、崔閒、蘇軾;浙派琴家有郭楚望、楊瓚、徐天民、毛敏仲;金元琴家有苗秀實、耶律楚材。代表琴曲有《胡笳十八拍》、《楚歌》、《瀟湘水雲》、《漁歌》、《澤畔吟》、《醉翁吟》、《古怨》。琴論專著有朱長文的《琴史》、崔尊度的《琴箋》、劉藉的《琴議》、陳敏子的《琴律發微》、則全和尚的《節奏-指法》等。現存較早的減字譜譜式有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元《事林廣記》中的《黃鶯吟》和宋楊瓚的《紫霞洞琴譜》(佚)。
明朝:琴派興盛,著名的琴家有徐仲和、嚴徵、徐青山。代表琴曲有《秋鴻》、《平沙落雁》、《漁樵問答》、《釋談章》等。琴論有冷謙的《琴聲十六法》和徐青山的《溪山琴況》,刊印琴譜流行。
清朝:刊印了大量的古琴譜集,琴家有:莊臻鳳、程雄、徐祺等。代表琴曲有《水仙操》、《龍翔操》。琴論有戴源的《鼓琴八則》、蔣文勳的《琴學粹言》、莊臻鳳的《琴學心聲-凡例》。
近代:著名琴人有:閩派的祝桐君、川派的張孔山、諸城派的王溥長(心源)、王露(心葵)、王魯賓及黃勉之、楊宗稷。代表琴曲有《流水》(《天聞閣琴譜》)、《醉漁唱晚》、《長門怨》、《關山月》。論著有楊宗稷的《琴學叢書》、祝桐君的《與古齋琴譜》、陳世驥的《制曲要篇》。琴曲中工尺譜的引進。(《琴學叢書-琴鏡》)。
現代前期:琴社活動盛行,琴論有周慶雲的《琴史補》、《琴史續》《琴書存目》,今虞琴社編的《今虞琴刊》,中國音樂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會編的《存見古琴曲譜輯覽》、《歷代琴人傳》。琴曲有《憶故人》、《泣顏回》。古琴改革的推行。
現代後期:大量新琴曲的創作,古琴音樂交響化,專業作曲家加入古琴創作行列。
自古琴產生至今,歷代都有對古琴的記載。
周朝:作為宮廷裡雅樂伴奏,以彈右手散音為主,弦數由五至二十七絃不等。主要作為歌唱的伴奏。作為純器樂彈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見於《呂氏春秋》、《列子》)。著名琴師有春秋時期的鐘儀、師曠,戰國時期的伯牙、雍門周。著名琴曲有《高山流水》、《陽春、白雪》。
漢朝:七絃琴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有相當發展。著名琴論專著有桓譚的《新論》、蔡邕的《琴操》、揚雄的《琴清英》、劉向的《琴說》。著名琴曲有《聶政刺韓王曲》、《蔡氏五弄》、《別鶴操》、《飲馬長城窟》。
魏晉南北朝:出現一批嚮往超世隱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晉時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時代的戴喁、宗炳、柳惲和柳諧。其他著名琴家有魏晉的蔡琰(文姬)、阮咸、劉琨。著名琴曲有《廣陵散》、《酒狂》、《梅花三弄》、《烏夜啼》及現存最早的文字譜《碣石調幽蘭》(南朝梁丘明所傳)。重要琴論專著有嵇康的《琴賦》、謝莊的《琴論》、麴瞻的《琴聲律圖》、陳仲儒的《琴用指法》。
隋唐:唐曹柔發明減字譜,制琴術的發展。著名琴人有:隋的李疑、賀若弼、王通、王績和唐的趙耶利、董庭蘭、薛易簡、陳康士、陳拙。著名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離騷》、《陽關三疊》、《漁歌調》。琴論專著有薛易簡的《琴書正聲》。
宋元:一弦、二絃、七絃、九絃琴的製作。閣譜、江西譜、浙譜的流行。北宋時調子(琴歌)的盛行。北宋的琴僧系統,琴僧有夷中、知白、義海則全、照曠。文人琴家有歐陽修、沈遵、崔閒、蘇軾;浙派琴家有郭楚望、楊瓚、徐天民、毛敏仲;金元琴家有苗秀實、耶律楚材。代表琴曲有《胡笳十八拍》、《楚歌》、《瀟湘水雲》、《漁歌》、《澤畔吟》、《醉翁吟》、《古怨》。琴論專著有朱長文的《琴史》、崔尊度的《琴箋》、劉藉的《琴議》、陳敏子的《琴律發微》、則全和尚的《節奏-指法》等。現存較早的減字譜譜式有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元《事林廣記》中的《黃鶯吟》和宋楊瓚的《紫霞洞琴譜》(佚)。
明朝:琴派興盛,著名的琴家有徐仲和、嚴徵、徐青山。代表琴曲有《秋鴻》、《平沙落雁》、《漁樵問答》、《釋談章》等。琴論有冷謙的《琴聲十六法》和徐青山的《溪山琴況》,刊印琴譜流行。
清朝:刊印了大量的古琴譜集,琴家有:莊臻鳳、程雄、徐祺等。代表琴曲有《水仙操》、《龍翔操》。琴論有戴源的《鼓琴八則》、蔣文勳的《琴學粹言》、莊臻鳳的《琴學心聲-凡例》。
近代:著名琴人有:閩派的祝桐君、川派的張孔山、諸城派的王溥長(心源)、王露(心葵)、王魯賓及黃勉之、楊宗稷。代表琴曲有《流水》(《天聞閣琴譜》)、《醉漁唱晚》、《長門怨》、《關山月》。論著有楊宗稷的《琴學叢書》、祝桐君的《與古齋琴譜》、陳世驥的《制曲要篇》。琴曲中工尺譜的引進。(《琴學叢書-琴鏡》)。
現代前期:琴社活動盛行,琴論有周慶雲的《琴史補》、《琴史續》《琴書存目》,今虞琴社編的《今虞琴刊》,中國音樂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會編的《存見古琴曲譜輯覽》、《歷代琴人傳》。琴曲有《憶故人》、《泣顏回》。古琴改革的推行。
現代後期:大量新琴曲的創作,古琴音樂交響化,專業作曲家加入古琴創作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