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誇一下,題主是個誠實的人,說獻醜,獻出來還真醜。
其實在大部分人眼裡,意境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雖然不明白意境究竟確指什麼,但什麼東西說不明白了,就往意境上靠準沒錯。更有甚者,把格律和意境對立起來,硬生生創造出了“格律派”和“意境派”,然後把一切守規矩的都貶為“格律派”,自己穩佔“意境派”的高地,睥睨天下,揮斥方遒。意境是個坑,啥都往裡扔。
所以我們今天就要好好掰扯一下,“意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其實很簡單,意境意境,就是“意”和“境”。“意”是“意蘊”,“境”是“境界”。
意蘊,就是文字的意義和內涵。要談“意境”,首先你的文字要是有意義的,是一句符合語言邏輯的,可以被理解的,含有確定資訊的話。說實話,僅此一條,大部分所謂“意境派”的中二文藝小青年都不能達到。沒錯,說的就是題主你。說話不過腦子,前言不搭後語,冒出來以後連自己也搞不清到底要表達什麼,這種話在意義上等同於放屁,除了沒有味道。要討論這種文字的意境問題,基本等同於討論屁的價值問題。
好了今天我們是來講理的,接著說。其次,要有內涵。就是在表象的意義之下,還具有更深層次的內蘊。這個包涵的就廣泛的多了,譬如具有深刻的哲學寓意,突出的審美意義等等。這個是文字的張力所在,是高手們彼此較量的層次,絕大部分人只能看著神仙打架,可能畢生也很難觸及或只能摸到些皮毛。
再說“境界”。這個詞被王靜安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作為衡量文藝作品水準的標尺。但是即使是靜安大佬,也沒有下很準確的定義。我在這裡就自己的思考和經驗,姑妄言之。
“境”和“界”都有邊疆、邊界的意思,劃定邊疆意味著一個國家的建立。一個文藝作品誕生,就像建立國家一樣。首先確定寫什麼不寫什麼,就像劃定地盤,然後確定立意組織語言修辭,就像設計制度建立機構,最後形成一定範圍內的有序整體。這個範圍內的事物都是有機聯絡的,有主有次有配合有呼應,不是一盤散沙,否則稱不上一個國家。就像一首詩裡面的意象之間,也是互相聯絡互相照應,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四分五裂毫不聯屬。打個比方,境界高的作品是這樣:
沒有境界的作品是這樣:
高超的有機聯絡方式會產生藝術審美的大幅提升,這是文字的神奇魅力。而漢字的聯絡方式不僅體現在內在邏輯上,更在外在形式上。格律音韻便是為此而誕生。因此,格律音韻也是提升意境的一大因素,而將“意境派”和“格律派”強行對立,從根本理論上也是站不住腳的。
王靜安先生還特別強調詩詞中的情感作用,把情感也歸屬到境界要素之一。所謂“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王把溫庭筠韋端己馮正中三人的詞分別用“畫屏金鷓鴣”“弦上黃鶯語”“和淚試嚴妝”來代表,加以褒貶,也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之所以這樣,我想還是因為,情感是聯絡詩詞各要素的重要紐帶,因此,情感深沉真摯會使詩詞作品更加立體化,不至淪為簡單的描繪和議論,因而顯得尤為重要。
寫了這麼多,其實主要就是想說明,“意境”不是“意淫”,不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大坑,不是你自己中二氣息的朦朧感覺,而是一種包涵“意蘊”和“境界”,是一種“符合基本語言邏輯,有深刻意義,內涵豐富,從外在形式到思想感情各部分有機聯絡渾然一體”的層次。對比這上面的標準,答主覺得你的那兩句話,夠得上一條嗎?
終於可以放心大膽的說出那句憋了好久的話了:
有意境?有個屁!
首先誇一下,題主是個誠實的人,說獻醜,獻出來還真醜。
其實在大部分人眼裡,意境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雖然不明白意境究竟確指什麼,但什麼東西說不明白了,就往意境上靠準沒錯。更有甚者,把格律和意境對立起來,硬生生創造出了“格律派”和“意境派”,然後把一切守規矩的都貶為“格律派”,自己穩佔“意境派”的高地,睥睨天下,揮斥方遒。意境是個坑,啥都往裡扔。
所以我們今天就要好好掰扯一下,“意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其實很簡單,意境意境,就是“意”和“境”。“意”是“意蘊”,“境”是“境界”。
意蘊,就是文字的意義和內涵。要談“意境”,首先你的文字要是有意義的,是一句符合語言邏輯的,可以被理解的,含有確定資訊的話。說實話,僅此一條,大部分所謂“意境派”的中二文藝小青年都不能達到。沒錯,說的就是題主你。說話不過腦子,前言不搭後語,冒出來以後連自己也搞不清到底要表達什麼,這種話在意義上等同於放屁,除了沒有味道。要討論這種文字的意境問題,基本等同於討論屁的價值問題。
好了今天我們是來講理的,接著說。其次,要有內涵。就是在表象的意義之下,還具有更深層次的內蘊。這個包涵的就廣泛的多了,譬如具有深刻的哲學寓意,突出的審美意義等等。這個是文字的張力所在,是高手們彼此較量的層次,絕大部分人只能看著神仙打架,可能畢生也很難觸及或只能摸到些皮毛。
再說“境界”。這個詞被王靜安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作為衡量文藝作品水準的標尺。但是即使是靜安大佬,也沒有下很準確的定義。我在這裡就自己的思考和經驗,姑妄言之。
“境”和“界”都有邊疆、邊界的意思,劃定邊疆意味著一個國家的建立。一個文藝作品誕生,就像建立國家一樣。首先確定寫什麼不寫什麼,就像劃定地盤,然後確定立意組織語言修辭,就像設計制度建立機構,最後形成一定範圍內的有序整體。這個範圍內的事物都是有機聯絡的,有主有次有配合有呼應,不是一盤散沙,否則稱不上一個國家。就像一首詩裡面的意象之間,也是互相聯絡互相照應,是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四分五裂毫不聯屬。打個比方,境界高的作品是這樣:
沒有境界的作品是這樣:
高超的有機聯絡方式會產生藝術審美的大幅提升,這是文字的神奇魅力。而漢字的聯絡方式不僅體現在內在邏輯上,更在外在形式上。格律音韻便是為此而誕生。因此,格律音韻也是提升意境的一大因素,而將“意境派”和“格律派”強行對立,從根本理論上也是站不住腳的。
王靜安先生還特別強調詩詞中的情感作用,把情感也歸屬到境界要素之一。所謂“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王把溫庭筠韋端己馮正中三人的詞分別用“畫屏金鷓鴣”“弦上黃鶯語”“和淚試嚴妝”來代表,加以褒貶,也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之所以這樣,我想還是因為,情感是聯絡詩詞各要素的重要紐帶,因此,情感深沉真摯會使詩詞作品更加立體化,不至淪為簡單的描繪和議論,因而顯得尤為重要。
寫了這麼多,其實主要就是想說明,“意境”不是“意淫”,不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大坑,不是你自己中二氣息的朦朧感覺,而是一種包涵“意蘊”和“境界”,是一種“符合基本語言邏輯,有深刻意義,內涵豐富,從外在形式到思想感情各部分有機聯絡渾然一體”的層次。對比這上面的標準,答主覺得你的那兩句話,夠得上一條嗎?
終於可以放心大膽的說出那句憋了好久的話了:
有意境?有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