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514393769989
-
2 # 使用者5295278951632
至元通寶是隨著中世紀蒙古的崛起和元帝國的建立應運而生。漢文化的強勢地位和獨特魅力以及統治漢地的實際需要使元代執政者逐漸接受並採用了中原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建立貨幣制度即是其中之一。
在當時,中原地區使用貨幣的歷史已達2000餘年,到兩宋時貨幣制度漸趨成熟。元帝國疆域遼闊,海陸交通發達,中外貿易往來頻繁,江南地區的商業一度繁榮興盛。在這種經濟形勢的推動下,元朝朝廷仿效宋代幣制確立了不兌換的紙幣本位制。
有元一代,朝廷因強制發行紙幣“寶鈔”,對金屬貨幣的鑄造嚴格限制,所以銅錢數量之少可謂空前絕後。元代銅錢分為官鑄錢和供養錢兩種。供養錢是佛教信徒向寺廟佈施時專門用於供奉神靈的私人鑄幣。
官鑄錢是由元朝朝廷監督鑄造的銅錢,種類較多,其中就包括至元通寶。雖然蒙古執政者多次頒佈禁止使用金屬貨幣的法令,但在民間,至元通寶等銅錢仍有少量流通,為當時的商業貿易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至正通寶也是元順帝時所鑄。內外都有郭,外郭寬平,內郭略細,“至正通寶”四漢文為直讀,筆畫粗壯厚實。至正通寶種類較多,面文“至正”的錢幣,有部分背穿上分別鑄有寅、卯、辰、巳、午5種八思巴文地支紀年;有的背穿上、下分別為八思巴文和漢文紀值數字。
元貞通寶是元成宗鐵穆耳時鑄行。錢文有漢文、蒙文兩種版式,漢文楷書,直讀,有小平、折二兩等,蒙文錢為折三型。光背無文,製作簡陋,文字不清。
大德通寶也是元成宗時所鑄。錢文有漢文、蒙文兩種版式。漢文楷書、直讀,有小平錢、折二、折三等。蒙文為折三型。光背無文。
傳世大都為小型供養錢,直徑小於2.4釐米,文字拙劣。官鑄錢,文字規範,深峻,厚重。為不多見的元代通寶錢。
至大通寶是元武宗海山時鑄行。錢文楷書直讀,有平錢、折二、折三等,邊廓峻深,光背無文。
大元通寶也是元武宗時所鑄。有漢文及蒙古文兩種,版式繁多,大小厚薄不均勻。折十蒙文的發行量比較大,較為常見。漢文“大元通寶”分大小兩種,均極其罕見,小型尤少,皆為古錢珍品。
延祐通寶是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時鑄造。形制大多為小平錢,大者極少見。存世不多,比較珍稀。
元仁宗另鑄有“延祐元寶”。其錢直徑為1.2釐米至2.6釐米,重1.5克至3.6克。錢面文字“延祐元寶”4個字為不規整楷書,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光而無文。
延祐元寶有大小錢數種,製作粗陋,文字拙劣,形制的雜亂不光是在元代錢中,就是在歷代鑄幣史上也屬少見的。延祐元寶錢流於世上的很少,大多為廟宇所造供養錢。
至治通寶是元英宗碩德八剌時鑄造。元英宗另鑄有“至治元寶”錢。存世也頗少。至今發現的這類年號小錢基本上都是一些供養錢。供養錢大多銅色金黃,文字淺平,筆畫圓渾。
泰定通寶是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時鑄行的漢文小錢。鑄文楷書直讀,有大、小兩種,大錢鑄制精工,邊廓完整,面文清晰。光背無文。另有“泰定元寶”存世。這兩種錢幣鑄量皆不大,存世量極少。
在上述通寶錢中,尤其以元順帝至元通寶製作較精良,錢文較精美,而其他元代通寶錢,也在不同層面上體現了這一時期的特點。這些通寶錢,豐富了中國古代的貨幣文化。
回覆列表
元代銅錢都有圓型方孔樣的,圖中元祜通寶. 北宋,宋哲宗趙煦元祜年(1086—1094年) 鑄,面文有行、篆二體, 旋讀,元祜通寶小平,上述品市價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