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所講的節律,也叫節奏。
節奏,是利用各種對比的方法而產生的,如同詩歌、音樂一樣,書法的用筆,章法也須有節奏感。
書法具體的節奏表現,大概可用三點來說明:
一、輕與重
輕重之別主要取決於筆畫的粗細與字形的大小。
用筆提按幅度大小,筆中含墨量的多少,都可以產生點畫的相細變化,並由此形成節奏感。其中提按是關鍵,因為書法如果離開了提按,用筆之道也無從談起了。一般來說,“欲提先按,欲按先提”,起伏之間,方能盡點畫運筆之力勢。但一味的粗,易失於呆滯;一味的細,又令失之纖弱,只有粗細機輔成,方能得妙趣。
還有,字形大小也能產生節奏感,其形大,可展之更大;其形小,可促之更小,由此拉大字形間的差距來形成對比。當然,大小對比也要掌握一個度,如過分強調字形差異,也會使人眼花僚亂,影響藝術效果。
二、遲與速
遲和速是指運筆的快慢節奏。
運筆的快慢因人而異,因情而變的,古人稱其:“得之於心,而應之於手,口所不能言也”。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因為起筆要調鋒,收筆要提頓,所以要略遲;而中間行筆,只要鋒正,則可疾行而過;還有就是有鋒與無鋒之別:一般而言,有鋒者,出鋒較快;無鋒者,運筆稍慢。“快耀其精神,慢以含氣韻,急以取勢,緩以會心”。
而遲與速也是對立的統一,要寓快於慢中,沒有絕對的快,也沒有絕對的慢,每一個運筆,都是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週而復始的過程。
三、枯溼濃淡
書法中不光用筆輕重、緩急、斷連能產生節奏感,而且用墨的枯溼濃淡變化也同樣能產生節奏感。
每個由溼到枯,由濃轉淡的變化過程,就是一個節奏單元,這種週而復始,斷而還續的起伏,豐富而微妙的色階差異,完全是一種節奏的藝術。墨色的變化還能使人感受到音樂與繪畫美。
節奏是透過對比顯現出來的,書寫者應對節奏產生的度有所瞭解。每個時代崇尚的書風不同;每個人的審美觀念不同,對節奏變化尺度的掌握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書風雄強奇偉者,其節奏變化差異較大,如王鐸的行草書,往往多有意外之筆;而書風恬靜平和者,節奏變化差異較小,變化力求微妙,講究舒捲悠揚的自然之象,《蘭亭序》就是這種風格的典範。
書法中所講的節律,也叫節奏。
節奏,是利用各種對比的方法而產生的,如同詩歌、音樂一樣,書法的用筆,章法也須有節奏感。
書法具體的節奏表現,大概可用三點來說明:
一、輕與重
輕重之別主要取決於筆畫的粗細與字形的大小。
用筆提按幅度大小,筆中含墨量的多少,都可以產生點畫的相細變化,並由此形成節奏感。其中提按是關鍵,因為書法如果離開了提按,用筆之道也無從談起了。一般來說,“欲提先按,欲按先提”,起伏之間,方能盡點畫運筆之力勢。但一味的粗,易失於呆滯;一味的細,又令失之纖弱,只有粗細機輔成,方能得妙趣。
還有,字形大小也能產生節奏感,其形大,可展之更大;其形小,可促之更小,由此拉大字形間的差距來形成對比。當然,大小對比也要掌握一個度,如過分強調字形差異,也會使人眼花僚亂,影響藝術效果。
二、遲與速
遲和速是指運筆的快慢節奏。
運筆的快慢因人而異,因情而變的,古人稱其:“得之於心,而應之於手,口所不能言也”。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因為起筆要調鋒,收筆要提頓,所以要略遲;而中間行筆,只要鋒正,則可疾行而過;還有就是有鋒與無鋒之別:一般而言,有鋒者,出鋒較快;無鋒者,運筆稍慢。“快耀其精神,慢以含氣韻,急以取勢,緩以會心”。
而遲與速也是對立的統一,要寓快於慢中,沒有絕對的快,也沒有絕對的慢,每一個運筆,都是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週而復始的過程。
三、枯溼濃淡
書法中不光用筆輕重、緩急、斷連能產生節奏感,而且用墨的枯溼濃淡變化也同樣能產生節奏感。
每個由溼到枯,由濃轉淡的變化過程,就是一個節奏單元,這種週而復始,斷而還續的起伏,豐富而微妙的色階差異,完全是一種節奏的藝術。墨色的變化還能使人感受到音樂與繪畫美。
節奏是透過對比顯現出來的,書寫者應對節奏產生的度有所瞭解。每個時代崇尚的書風不同;每個人的審美觀念不同,對節奏變化尺度的掌握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書風雄強奇偉者,其節奏變化差異較大,如王鐸的行草書,往往多有意外之筆;而書風恬靜平和者,節奏變化差異較小,變化力求微妙,講究舒捲悠揚的自然之象,《蘭亭序》就是這種風格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