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昕宇梁紅
-
2 # 閱行悅享
旅遊第一條就是安全,沒有安全保障的旅遊,是不負責任。巴基斯坦顯然還沒有安全保障,不適合旅遊,只適合商務旅行。
-
3 # 河之未來
沒有去過。但是我確定網上說的“巴基斯坦,巴鐵”肯定說過頭了。
為啥,因為都是人,人是有性格的。人是有好壞的。更何況一個有著上億人口的巴基斯坦。人們的思緒、想法、觀念肯定千奇百怪,或者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可能千篇一律的朝著一個方向。那樣就是生活宗教化了。
例如,巴基斯坦和我們關係不錯,實際上和美國關係也很好。美國去阿富汗掘金的十年,巴基斯坦實際上是美國的後勤基地。光這點,估計就會顛覆很多人的認知。
再比如,我們國家有這麼多人,難免有好也有壞,不可能都是大家喜歡的型別。這點估計大家都會認同吧。我們自己人都這樣,難道一個外華人會比我們自己人更好嗎?
我覺得巴基斯坦得自然風光肯定和我們國內有很大的差異,宗教會是很多景區的主旋律。去那裡旅遊要抱著一個平常心。
《侶行》第三季的時候,我們從紅其拉甫口岸前往了巴基斯坦。
紅其拉甫只有塔吉克族在此居住,他們被稱為“雲彩上的人家”和“世界屋脊的居民”。
從紅其拉甫海關出來以後,碰到的第一個難題是在阿塔巴德湖,攔住了我們的去路。
開始我們用小木船託運車輛和行李,但這樣的方法非常困難——兩輛越野車加上一個拖車,超過12噸,一旦掉落下近100米深的湖裡,打撈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最終這個輪渡方法還是不太順利,為了安全起見,還好我們幸運地搭乘上了的一艘中國公司的工程輪渡,也成功脫險。
我們還來到來到中國烈士陵園悼念,向烈士紀念碑深深鞠躬,並捐獻了花圈。
這裡或許沒有美景,但每一個路過的華人都會來此瞻仰。
上世紀修建喀喇崑崙公路時,中巴雙方共有約700人獻出了生命,其中88名華人永遠地留在了這片美麗的群山之中。
1978年6月,巴基斯坦人民在吉爾吉特的丹沃爾村(沿中巴友誼公路)建立了一座中國烈士陵園,以安放和紀念中國的開路英雄們。
這裡還有一位自願守墓已有39年的老人——艾哈邁德!
我們還去了白沙瓦軍官子弟學校,那更像是一所軍營,圍牆上佈滿鐵絲網,路上社著路障,門口有持槍的軍人在守衛著。
這所學校是白沙瓦人心裡的一道傷痕,2013年元旦前夕6個塔利班武裝分子翻進這所學校,把全校145名師生聚集在一起,當著學生的面活活燒死了十位老師;緊接著就把槍口對準了135名孩子。這場屠殺持續了八個小時,所有師生無一倖免。
這次事件舉世震驚,巴基斯坦全國停課一個月悼念無辜死難者。這樣的暴行並沒有恐嚇到巴基斯坦人,家長和孩子們更加堅定了要走進學校。
牆壁上寫滿了前來悼念的人們留下的字句。“用筆來代替武器。”、“永遠不要失去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回到學校吧,用你的憤怒,來實現你的夢想。”
在白沙瓦我們還去了馬蒂拉村小學,那裡是難得一所同時接受男女生的學校。
出發前我們聯絡了國內清華附中和北京哈羅國際學校的孩子們,讓他們來畫風箏,畫上他們想送個巴基斯坦小朋友的畫和畫。我們再帶著風箏送到千里之外的孩子們手裡。
拿著中國小朋友畫的風箏,巴基斯坦小朋友們也捏著畫筆,在風箏上面畫著他們想表達的願望。
遺憾的是孩子們卻不能外出放風箏,飛上天空的風箏肯定會招來塔利班的注意。雖然有些遺憾,但是看到孩子們臉上開心的笑容,也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