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非攘外必先安內那麼簡單!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打到了尾聲,英法聯軍勢如破竹,攻入了國都北京,咸豐帝狼狽不堪的逃竄到了避暑山莊,期間急詔曾國藩派湘軍北上勤王,點兵湘軍名將鮑超帶兵,詔書上寫到:
“兼程前進,剋日赴京,交勝保調遣,勿得藉詞延宕,坐視君國之難”
接到詔書後的曾國藩怎麼做的呢?整整十多日後才向咸豐上了一道“婉拒”的奏疏!曾國藩不北上勤王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真相呢?
晚清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湘軍是曾國藩於1853年1月所組建的,當時主要用來對抗太平天國的起義軍隊。湘軍基本仿照明朝戚繼光的營制,以營為基本單位,直接受“大帥”統轄,軍中還設有營務處和糧臺,分別管理全軍軍務與後勤。到1860年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完全稱得上是當時清政府的主要軍事力量。這也是為什麼咸豐在逃亡的過程中,急調湘軍支援的原因。
1:遠水救不了近火。
前面說到曾國藩上疏了一篇拒絕北上的奏章《奏請帶兵北上以靖夷氛摺》,裡面具體寫了什麼呢?
“竊計自徽州至京,五千餘里,步隊趲程,須三個月乃可趕到,而逆夷去都城僅數十里,安危之幾,想不出八九兩月之內。鮑超若於十一月抵京,殊恐緩不濟急。若逆夷兇頑,猶豫相持,果至數月之久,則楚軍入援,豈可僅以鮑超應詔?”
其實曾國藩無非表達的便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意思。當然僅僅如此嗎?
2:政治博弈
前面說到咸豐指名是要鮑超帶兵,而且還說到了“交勝保調遣”,(勝保即瓜爾佳·勝保,滿洲鑲白旗人)要知道當時鮑軍可是湘軍中的頭號勁旅,交給了滿人,難道還會歸還嗎?自己辛辛苦苦訓練的軍隊,豈不成他人囊中之物?
3:殲滅太平天國的關鍵時刻,攘外必先安內
太平天國活躍在歷史上的時間為1851年—1864年,而1860年正是太平天國命運開始轉折的一年,當時湘軍正在準備圍攻太平天國的重鎮安慶,圍攻安慶的攻略是曾國藩進攻太平天國的關鍵一步,當時曾國藩以攘外必先安內為由,堅決不撤軍,直到次年,終於拿下了安慶,而太平天國的上游戰局也自此崩潰,此後節節敗退,直到1864年覆滅。
4:儲存湘軍勢力
其實鎮壓太平天國的說辭還是有些牽強的,當時的皖南早就被太平天國打的稀巴爛了(1860年2-5月,李秀成大破清軍江南大營),太平軍佔據了哪裡對當時大清來說也沒什麼!所以曾國藩很有可能是畏懼英法聯軍,因為他擔心啊,擔心自己一生的心血毀於一旦。和英法聯軍作戰,鬥個兩敗俱傷?顯然是不值得的,因為曾國藩必須得儲存勢力。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清廷不放心湘軍,一直想辦法對湘軍集團進行打壓,直到曾國藩主動解散湘軍才罷休的原因。
絕非攘外必先安內那麼簡單!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打到了尾聲,英法聯軍勢如破竹,攻入了國都北京,咸豐帝狼狽不堪的逃竄到了避暑山莊,期間急詔曾國藩派湘軍北上勤王,點兵湘軍名將鮑超帶兵,詔書上寫到:
“兼程前進,剋日赴京,交勝保調遣,勿得藉詞延宕,坐視君國之難”
接到詔書後的曾國藩怎麼做的呢?整整十多日後才向咸豐上了一道“婉拒”的奏疏!曾國藩不北上勤王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真相呢?
國之庭柱——湘軍晚清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湘軍是曾國藩於1853年1月所組建的,當時主要用來對抗太平天國的起義軍隊。湘軍基本仿照明朝戚繼光的營制,以營為基本單位,直接受“大帥”統轄,軍中還設有營務處和糧臺,分別管理全軍軍務與後勤。到1860年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完全稱得上是當時清政府的主要軍事力量。這也是為什麼咸豐在逃亡的過程中,急調湘軍支援的原因。
曾國藩拒絕北上的四大原因1:遠水救不了近火。
前面說到曾國藩上疏了一篇拒絕北上的奏章《奏請帶兵北上以靖夷氛摺》,裡面具體寫了什麼呢?
“竊計自徽州至京,五千餘里,步隊趲程,須三個月乃可趕到,而逆夷去都城僅數十里,安危之幾,想不出八九兩月之內。鮑超若於十一月抵京,殊恐緩不濟急。若逆夷兇頑,猶豫相持,果至數月之久,則楚軍入援,豈可僅以鮑超應詔?”
其實曾國藩無非表達的便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意思。當然僅僅如此嗎?
2:政治博弈
前面說到咸豐指名是要鮑超帶兵,而且還說到了“交勝保調遣”,(勝保即瓜爾佳·勝保,滿洲鑲白旗人)要知道當時鮑軍可是湘軍中的頭號勁旅,交給了滿人,難道還會歸還嗎?自己辛辛苦苦訓練的軍隊,豈不成他人囊中之物?
3:殲滅太平天國的關鍵時刻,攘外必先安內
太平天國活躍在歷史上的時間為1851年—1864年,而1860年正是太平天國命運開始轉折的一年,當時湘軍正在準備圍攻太平天國的重鎮安慶,圍攻安慶的攻略是曾國藩進攻太平天國的關鍵一步,當時曾國藩以攘外必先安內為由,堅決不撤軍,直到次年,終於拿下了安慶,而太平天國的上游戰局也自此崩潰,此後節節敗退,直到1864年覆滅。
4:儲存湘軍勢力
其實鎮壓太平天國的說辭還是有些牽強的,當時的皖南早就被太平天國打的稀巴爛了(1860年2-5月,李秀成大破清軍江南大營),太平軍佔據了哪裡對當時大清來說也沒什麼!所以曾國藩很有可能是畏懼英法聯軍,因為他擔心啊,擔心自己一生的心血毀於一旦。和英法聯軍作戰,鬥個兩敗俱傷?顯然是不值得的,因為曾國藩必須得儲存勢力。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清廷不放心湘軍,一直想辦法對湘軍集團進行打壓,直到曾國藩主動解散湘軍才罷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