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夜城主
-
2 # 星斗薦書
有些藝術家的審美是超前的,超越了自身所處時代的大眾審美。這樣的藝術家,註定不會被當時的藝術主流文化接受,只能明珠蒙塵。只有等,等到時代的審美能夠追上藝術家的個人審美,這種美才會被發現。
這些活著不被認可,人死後作品反而大放異彩的藝術家,大多是自成一派的開派人物,與所處時代的主流藝術大相徑庭,甚至可以說是背道而馳,是一種“反主流藝術”的藝術。
後印象主義的先驅梵高,就是最好的例子,活著時窮困潦倒,死後聞名世界。
梵高所處的19世紀中期,藝術風潮是以印象派和新印象派作品為主。梵高的作品則畫風迥異,已經提前進化到後印象主義。而大眾的審美眼光還停留在印象派的階段,梵高的作品在大眾眼裡自然是一塌糊塗。
梵高的偉大在於,身處19世紀的梵高,已經敏銳的感知到了20世紀的審美,並創作出註定會在20世紀的大放異彩的作品。
同樣,這亦是梵高生命的不幸之處。在審美道路上太過超前,終究要忍受大眾審美落後帶來的後遺症——不被理解。
藝術的發展,有其時代背景。而一個藝術新流派的先驅,必然是要走在時間前面的。大眾審美是跟著藝術先驅前行的,走在最前面的先驅如果走的太快,甩開了身後的大眾,只能獨自忍受這份孤寂。
超前的藝術家,作品是留給時代欣賞的,而不是大眾。只要藝術還在前進,就會有一個個“梵高”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藝術家在世時他的作品無人欣賞,死後他的作品才大放異彩
開篇已經簡單提到了,作品的風格,藝術家的名氣都會影響作品的價值,當然了,歸根結底還是作品的風格才是最重要的,而這風格,必須要符合當下時代和人們的審美,很簡單的道理,即使作品風格再獨特,如果不符合人們的“口味”,那也只能說是孤芳自賞啊,
經過上段簡單的描繪,就容易明白了,之所以有些藝術家在世時他的作品無人欣賞,那是其作品“孤芳自賞”,我們可以舉個例子說明一下:19世紀的法國印象派畫家梵高先生,在世時一直創作自以為很有風格的印象派畫作,而且都是以花草植物藍天白雲為主,
可是19世紀的人們還沉浸在“新古典主義”或“寫實主義”的人物裸體畫的氛圍中,對那些沒有任何表情又不逼真的風景植物畫,一點都不感興趣,甚至看都不看一眼,更懶得去評價,以至於梵高畫了一輩子的畫,都沒人認可,也沒人購買,梵高白忙了一生,
之所以有些藝術家死後作品就大放異彩,那是其作品風格被後人欣賞,再加上適當的“炒作”,物以稀為貴,作品自然就值錢了,就接著說梵高吧,他死了幾十年之後,作品就被藝術界認可了,為現代主義藝術的誕生作了鋪墊,而且一些畫商開始進行大力的宣傳推廣,其作品就大放異彩了,後人把梵高稱之為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