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紙上的宣仔

    為啥只造了兩架呢?因為就這兩架還摔了一架,重傷了一架,在試飛過程中暴露的無法解決的問題,搞不定就只能放棄了。

    XB-70的機翼還採用了一種天才設計,那就是翼尖是通過鉸鏈和機翼連線的。在高速飛行下,機翼可以向下偏,這種設計不僅可以其道垂尾那樣使飛機保持水平方向的飛行穩定性的作用,還可以騎在機身下表面產生的激波上通過激波對空氣的壓縮產生額外升力,實現乘波飛行。

    一次試飛過過程中緊急降落的XB-70,此時攜帶油量較多慣性較大,導致起落架輪胎摩擦起火

    不過雖然XB-70沒有服役,但大量採用的新式設計和工藝也對後世飛機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比如後來的Tu-144的遠距耦合的鴨式佈局和機身設計和XB-70非常相似;而橫置的斜切矩形進氣道則為Tu-160所用。甚至伊朗前幾年曝光的自研“五代機”F313,機翼翼尖下偏的設計也是XB-70上早就採用過的。

    Tu-144的遠距耦合設計,和XB-70如出一轍

    Tu160採用的是和XB-70相同的進氣道設計

    伊朗的F313翼尖下折的設計顯然也參考了XB-70

  • 2 # 狼煙火燎

    XB70女武神可以說是一款劃時代的飛機,能將249噸的重型轟炸機,飛到像SR-71偵察機一樣的3倍音速,至少說明了2點:第一美國的科技當年就已經非常非常先進了,第二就是冷戰的瘋狂!

    XB-70女武神可謂是為了先進,完全不顧及成本一說,用了很多的高科技。就上面說到的5臺超大型發動機的造價一定不菲,還有為了突破3馬赫的熱障問題,XB-70前部採用了大量的鈦合金材料,要知道當年美國的鈦合金只能想盡辦法像蘇聯進口,這個價格也就更是高得離譜了。當然這麼大的飛機靠進口的那點鈦合金肯定不夠用,因此美國不得不讓部分零部件也像米格25一樣採用了部分不鏽鋼。

    另外為了降溫,設計師別出心裁的想到了用燃油來吸熱降溫,這吸飽了熱量的燃油直接送進發動機燃燒,然後由後面冷的燃油來不斷補充。不過這“冷”的燃料也已經是非常熱了,以至於裡面只要混進2%左右的氧氣就會被點燃甚至爆炸。為了防止意外燃燒,在燃料空出的地方全部注入了氮氣。

    當然女武神還有很多很多的高科技,只要能用的基本都用上了,然後造價被推到了一個驚人的天價,在60年代已經達到了7.5億/架,今天聽起來好像也不算太高,畢竟B2那24億的天價在那裡擺著。但是如果做一個橫向比對,當年的最先進的F-4鬼怪才幾百萬美元1架,而美國61年服役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造價也就區區4.5億美元,也就是說當年造的2架女武神,已經夠海軍建造3艘企業級核動力航母了!這恐怕也是為何美國海軍一直如此“敵視”空軍的原因了吧!

    還有在1號機第17次試飛中達到了預想中的3馬赫速度,然後機翼前緣部分破損,之後1號機的速度就被限制在了2.5馬赫!

    而鑑於1號機總結的經驗,2號機進行了結構優化,雖然效能上穩定了很多,結構更堅固,飛行效能也更好,但問題還是很多,而且2號機的液壓系統同樣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1966年4月30日,試飛結束後的2號機液壓系統和備份電力系統同時出現問題,進行了多次嘗試起落架都被卡在門裡放不下來,這架價值7.5億的飛機在天上兜圈幾個小時耗盡了燃油,最後有人想到對備份電力系統的斷路器進行串線,好讓電力系統啟動。副駕駛員臨時在他攜帶的小包裡找到個夾檔案的回形針,並把它掰直,用回形針進行了跳線,最後前起落架終於放下來。

    而且XB70還有一個致命缺陷,他的速度確實達到了3馬赫,但是需要高空投彈,而且是1萬米以上的高空投彈,這種情況下誤差也達到了10多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這個誤差和洲際導彈300~500米的精度差太多了,而且洲際導彈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的速度,這樣的優勢是飛機永遠達不到的!

    經過權衡,一架XB70造價高達7.5億,即使批量化生產成本降級,也會在3~5億之間,這都夠買好幾十架F4鬼怪戰機了,恐怕也夠買至少20枚洲際導彈吧,從這個角度來講,女武神確實有些貴得太離譜,所以下馬也就不足為奇了!

    技術先進但是過於昂貴,這就是XB70的死穴,三倍音速轟炸機,在當時的防空導彈看來,也不是不可攔截的,而且當XB-70專案公佈後,蘇聯感到極大的震撼和威脅,加緊研製了一種能趕上B-70效能的攔截機,這就是著名的米格-25狐蝠。B-70專案下馬後,蘇聯的米格25專案卻仍然繼續。以至於當米格-25第一次出現在西方人的眼中時,反而給西方人帶來極大的震撼和威脅。為了應付這種震撼和威脅,西方加緊了三代機的研製,當以F15,F16等一批先進三代機出現後,又給蘇聯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和威脅。於是蘇聯研發了對應的三代機,當Su27出現在西方人眼中時,又回來給西方帶來極大的震撼和威脅。為了應付這種震撼和威脅,西方加緊研製了四代機的步伐,當以F22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美帝還是那個美帝,而蘇聯早已經解體,他的繼承者俄羅斯早已經沒有當年的威風,再也無法向當年一樣趕上美國的腳步了!

  • 3 # 海闊天空64331570

    美國也想造,實力不允許,又要防洩密,又怕打下來,中看不中用呀。高超音速武器、鐳射等武器誕生,這個飛機變成靶子,打下來肉疼,只能造兩架炫耀炫耀,實不實用,只有中俄這種戰略對手才能讓他試用,建造意義不大

  • 4 # 河東三叔

    北美航空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高空高速戰略轟炸機,XB-70“女武神”轟炸機又稱之為“瓦爾基里”,這款大型戰略轟炸機能達到3馬赫的飛行速度和21500米的飛行高度。當年蘇聯就是在這個大傢伙的壓力下研製了米格-25不鏽鋼截擊機,足以證明這款轟炸機的效能之強。

    要說先進,XB-70是集成了太多先進技術的產物,世界航空史上雖然美蘇都有過研製3馬赫大型飛機計劃。但實際上天飛行過並創下無數紀錄的只有XB-7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在冷戰初期超音速突防成了不破的真理,飛的越高越快越不容易被擊落。不過這款龐然大物由於眾多因素,未能進入服役就已註定無果。

    XB-70機長59.74米、翼展32.0米、高9.14米,最大起飛重量249476千克,安裝6臺YJ-93-GE-3加力渦噴發動機。這個造型相當震撼,一排6個發動機推動250噸的怪獸沖天而起,關鍵還能實現3馬赫的飛行速度。

    對於美國來說整個研製過程發生的幾件事件,嚴重動搖了XB-70的存在價值。

    首先,60年代初一架U-2高空偵察機被蘇聯SA-2地對空導彈擊落,這已經證實了高空高速突防並不是無敵的存在。

    其次,1966年6月8日,為了拍攝演示照片一架XB-70和F-4、F-5、T-38以及F-104戰鬥機一起組成密集編隊飛行。不幸的是由於F-104過於接近導至相撞,兩者都機毀人亡(XB-70正駕駛艾爾·懷特幸運地彈射跳傘成功)。

    再加上蘇聯已經研製了米格-25,同時防空導彈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已經嚴重威脅XB-70的安全,原有的高空高速突防戰術已向低空高速突防改變。如之後研製的:B-1、FB-111等。

    正是由於航空發展的速度太多,戰術上的應用也在日新月異,雖然剛出來的XB-70表現出來的效能相當震撼。不過在防空導彈、米格-25高空高速截擊機的強有力阻擊下,XB-70曇花一現後終歸消失。

  • 5 # 挺進深藍

    XB70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是五十年代中葉,美國為了研製一款能夠深入前蘇聯廣闊腹地,能夠投擲常規武器或核武器的戰略轟炸機,該機研發週期較長,研發過程中遇到很多瓶頸,共耗資15億美元,該機機長59.74米,翼展32米,機高9.14米,空重93噸,最大起飛重量249噸,最大時速3馬赫,最大飛行高度21500米,採用鴨式,雙垂尾,大三角翼的總體佈局,該機具有緊急起飛能力,該機研製的目的除了能夠深入蘇聯腹地進行轟炸,還有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可以規避蘇聯時速為2馬赫的殲擊機。

    研發人員不負眾望,該機最終研發成功,也基本達到了最初的設想,並於1964年打造了第一架樣機,成功試飛。這在當時已經是一款相當不錯的戰略轟炸機。

    總體來說XB70是一款比較先進的戰略轟炸機,他的積極意義在於為美國今後的戰機研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是也付出了比較大的代價,畢竟在哪個年代15億美元不是個小數目。

  • 6 # 軍武最前哨

    XB-70或許是人類截至目前研發過的最夢幻的戰略轟炸機!

    說到戰略轟炸機,很多人最先想的應該就是美國的B-2、俄羅斯的圖-160,畢竟目前具備研發能力和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屈指可數。

    冷戰之初,由於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戰鬥機時速也隨之提升,超音速戰鬥機時代悄然來臨。與此同時,美蘇等主要國家也開始考慮為戰略轟炸機提速:這一計劃如果不能儘快實現的話,那麼敵人的超音速截擊機就能輕而易舉的擊落速度緩慢的戰略轟炸機。

    基於這種現實需求,美國國防部決定研發一種具備高速度、高升限,可進入蘇聯本土縱深實施轟炸或投擲核彈能力的新型戰略轟炸機;而這一設計指標的具體產物就是後來的XB-70.

    由於注重飛行速度,因此XB-70總共設定了六臺YJ93-GE-3渦輪噴氣發動機,單臺地面靜推力高達13.95噸,全推力狀態下單臺發動機每小時要消耗27噸燃料,不過這也造就了XB-70高達250噸的承載力和3馬赫的飛行速度。

    速度越快意味著機身與空氣摩擦產生的溫度也就越高,因此XB-70對機身材質有很嚴格的要求,由此導致單機造價也是水漲船高。據悉,當時一架XB-70的造價約為7.5億美金,而差不多同時期的企業號航母造價也僅4.5億美金;這也是美國軍方最終放棄該專案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XB-70的精確打擊能力不足也是美軍放棄研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在21000米的高空以三馬赫的速度飛行,XB-70的投彈圓周公差半徑達到了十五公里,遠不及當時的彈道導彈精確。

    除此以外還有兩個原因導致了XB-70轟炸機的半途“夭折”:其一,蘇聯防空導彈效能大幅提升,迫使XB-70賴以生存的高空高速效能大打折扣;其二,洲際導彈技術的發展讓美國的戰略打擊思維發生了改變。

    總而言之,XB-70雖然效能出眾,但卻生不逢時,它的匆匆落幕也是軍工技術發展歷程中難以避免的痛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落地30萬多,中型SUV,有什麼推薦?奧q5l,凱XT5,沃xc60,BMW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