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血管頻道
-
2 # 愛是放肆的剋制
“鳴久必聾”,是 民間流傳著的說法,但是大家真的瞭解耳聾和耳鳴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一、耳聾和耳鳴的醫學定義是什麼?
耳鳴(Tinnitus)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電刺激條件下,人耳主觀感受到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鳴是發生於聽覺系統的一種錯覺,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有些人常感到耳朵裡有一些特殊的聲音如嗡嗡、嘶嘶或尖銳的哨聲等,但周圍卻找不到相應的聲源,這種情況即為耳鳴。
耳聾,而我們常說的耳聾,即廣泛意義上的聽力下降,也就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聽功能障礙所產生的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一般認為語言頻率平均聽閾在25dB以上時稱為聽力減退。
二、耳鳴和耳聾的病因是什麼。
耳鳴:從西方醫學科學角度講,耳鳴病因複雜, 它是一類症狀而非一種疾病, 既是許多疾病的伴發症狀, 也是一些嚴重疾病的首發症狀(如聽神經瘤)。耳鳴呈多樣性,可單側或雙側,也可為顱鳴,可持續性也可為間歇性,聲音可以為各種各樣,音調高低不等。目前常分為客觀性耳鳴和主觀性耳鳴:客觀性耳鳴是指真正的物理性聲波振動存在, 可被他人觀察或利用儀器記錄的耳鳴, 包括血管源性和肌源性;主觀性耳鳴是指沒有真正的物理性聲波振動存在,無法被外人察覺或用儀器記錄的耳鳴。生活中,其實佔絕大多數的是主觀性耳鳴。
耳聾:其病因複雜,可以是聲音傳入耳、聲音訊號轉化為神經衝動、神經衝動進入大腦中樞處理這一通路中的任意環節出現問題所導致的。其中化膿性中耳炎是傳導性耳聾中最主要的致聾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是兒童聽力減退的主要原因。按病變部位及性質, 耳聾可分為三類: 即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混合性聾。
讀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些了,耳鳴是耳聾的充分不必要條件,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三、耳鳴必定導致耳聾麼?
從醫學角度來講是不準確的。要從耳鳴產生的原因分析,若是客觀性耳鳴,長時間停留在高頻率機械振動中,會導致聽力下降,直至耳聾。若是病原性的,對症下藥,及時治療,是可以避免耳聾產生的。
當前社會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很多中年人都會產生耳鳴,很大程度上是腦部迴圈不利,血液供氧量不足。藥物治療加精神放鬆是最好的方法,避免過多的精力集中在耳鳴上。另外,有時候腎虛也可能會導致耳鳴。
回覆列表
要搞清楚兩者的關係,首先明確耳聾和耳鳴是怎麼回事:
1.耳聾:是指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害,程度較輕的稱為重聽,顯著影響正常社交功能的聽力減退稱為聾,因雙耳聽力障礙不能以語言進行社交功能者稱為聾啞或聾人。調查表明:明顯聽力障礙者佔世界人口總數的7%-10%。耳聾可由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及聽中樞病變引起,炎症、外傷、異物或機械阻塞都可能引起耳聾。
2.耳鳴:是聽覺紊亂的一種常見症狀,幾乎每個人都有生理性耳鳴感受,超過生理限度者稱為症狀。
3.兩則的關係:兩則都屬於疾病引起的症狀或表現,它們之間不是因果關係。有耳聾不一定有耳鳴,反之,有耳鳴不一定耳聾。引起耳聾的疾病也可能引起耳鳴,而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如血壓過高或過低、貧血、動脈硬化等也可能引起耳鳴症狀。
以上回答,您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