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52593668810
-
2 # 一座高小橋
劇爛,責任不能歸咎於一個人,是生產鏈的問題,導演是鏈條的負責人。挨板子的話,導演是第一責任,編輯是第二責任。有時,導演是罪魁,有時是陪綁的。
有人說導演和編劇有時攝於資本脅迫,身不由己。我理解,但是依然會罵編輯導演。虛與委蛇,當是糖衣好吃,嘴溼不要擦的嚒?拿了資本的錢財,按資本的心意選角拍片。末了,署自己的名字,再罵資本無良。兩頭的好人都做了,捱罵不是售後服務,份內的嚒?
話說回來,也有導演精於工業化,但藝術造詣鏽鈍。雖然省錢省心還有收視率,但給他一個好劇本,一樣會暴殄天物,拍出末流效果來。
還有一些導演,親身示範了怎樣忽視劇本,DIY片子。在劇本空白,甚至只有幾張紙的情況下,拍片子。比如王晶。我可以說比如王晶嚒?至少是部分的王晶。徐克在拍蜀山傳還是哪部電影的時候,章子怡等著拍,但劇本還沒出來,徐克就讓章子怡念數字。
在部分導演的心目中,劇本的作用不如在你我心目中重要。
話說回來,好劇本太少,有時導演確實沒米下鍋,巧婦難為。內容是手工業,有自身醞釀發酵的自然過程。不是所有裝訂在一起的A4紙都叫劇本的。
以編劇指紋為例,此前的《白夜追兇》大優於在後來的《重生》。寫《白》的時候,指紋籍籍無名,文字經歷了大把的打磨沉浸。而《重》則有了商業定製的意味。遜色是必然的。指望導演把《重生》拍出《白》的水準,那也不現實。
導演的作用是把劇本立體化,用演員、服道化等等輸出自己對劇本的理解。我有時覺得花了大本錢把導演一個人的讀後感拍成影視劇,真任性。
中游或中游偏下水平的劇本偏多。大量的劇本很糙。我常常納悶,演員是怎麼說服自己去相信那些沒有人味的臺詞的,還要演得聲情並茂。導演在現場是怎麼做到的?後來想,哦,大概導演不總是待在現場,有執行導演,有A組B組導演。分工耕作就會出現細節把控不嚴謹。
作家或者編劇轉行當導演,也許能解決劇情的問題。比如彭浩翔、魏德聖等精於文字的導演作品。
回覆列表
我覺得劇情爛這個鍋不能由編劇來承擔,編劇只是負責劇本方面的著作,影響劇情的,除了劇情本身有問題,還要跟導演的隨機安排、演員對臺詞的掌控力度以及投資商的特殊要求有關。 提到這個問題,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個小品,講述的是兩個演員按照導演的要求拍戲。這部戲的投資商是一個做香蕉生意的,於是導演要求演員們臨場發揮,把香蕉大篇幅的帶入到小品裡來。我相信編劇不是賣香蕉的,也不可能大篇幅渲染一大堆長相一模一樣的香蕉,這個小品諷刺的點還在導演身上,導演受制於投資商,不得不在劇情環節根據投資商的要求稍作改動,當然這一部分改動如果觀眾們喜歡那就是純天然,要是不喜歡就變成了爛劇情了。 我記得《破冰行動》播出快結束的時候,觀眾們就大喊“陳珂”肯定是投資商的親戚,要不然怎麼被加戲加了那麼多,這個問題也間接的反應了投資商是有資格修改一部分劇情的,至於如何修,讓誰修都是需要商定的。 其實我覺得對於電視劇或者是電影的劇本來說,編劇的立場是十分尷尬的。如果小說作品的原創就是編劇,可能他們為了自己筆下的人物不被修改的太過不堪入目,還會做一下掙扎,如果是改編其他人的作品,那麼這些編劇在修改劇本的時候,絕對是毫無壓力的。 由此可知,影響劇情的人,不僅僅是編劇,還有導演和投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