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二菇涼耶

    清 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詩鑑賞

    詩的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點明詩人所置身的時間、氣象等自然條件。清明節為唐代的大節日之一,這一天,或閤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遊踏青,活動多樣。但是杜牧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卻不見Sunny,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

    第二句“路上行人慾斷魂”,由寫客觀轉入狀摹主觀,著重寫詩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心欲絕,悲思愁緒。

    “借問酒家何處有”一句。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溼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於是,他便向人問路了。

    結句“牧童遙指杏花村”,點明瞭上句詩人問路的物件,“牧童遙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熱心甜潤的聲音,遠處杏花似錦,春意鬧枝,村頭酒旗飄飄,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致詩的前兩句創造了一幅悽迷感傷的藝術畫面,後兩句則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後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

    過華清宮絕句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詩鑑賞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遊樂之所,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於四川至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一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長安回望繡成堆”,敘寫詩人在長安回首南望華清宮時所見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實寫,又啟下。詩人在京城眺望驪山,佳木蔥蘢,花繁葉茂,無數層疊有致、富麗堂皇的建築掩映其間,宛如一堆錦繡。驀地升騰起一種回顧歷史、反省歷史的責任感,由景而發歷史之感慨。正是“山頂千門次第開”以下三句,承上而來,是回顧歷史。驪山“山頂千門”洞開寫出唐玄宗、楊貴妃當年生活的奢華,並給讀者設下疑竇:“山頂千門”為何要“次第”大開?末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答案。原來這都是楊貴妃使然。當她看見“一騎紅塵”賓士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卻以為這是來傳送緊急公文,誰想道馬上所載的是來自涪洲的鮮荔枝呢!詩的結句既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揭示“安史之亂”的禍根。

    詠歎天寶軼事,旨在警醒後來的君主,不要因貪圖享樂而延誤國事。但是,詩人既未寫“安史”亂起、玄宗倉惶出逃、馬嵬坡演出悲劇的慘狀,也沒有羅列玄宗遊樂疏政、驕奢淫逸的生活現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貴妃一笑這樣一件“小事”突現出來,·4220·《唐詩鑑賞大典》

    於細微處發現歷史問題。“一騎紅塵妃子笑”,把騎馬飛奔,千辛萬苦趕送鮮荔枝的差官,同貴妃嫣然一笑進行了絕妙的對比,把如此嚴肅的歷史主題在一個“笑”字中形象表現出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個蒸米飯方法,只有一個蒸箱,要怎樣做才能把米飯做的好吃,祥細啊?